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期中回饋

 期中回饋                                      11.04.2023 

上課超級好玩每個禮拜都很期待。 

收到系統寄來的這則回饋時,我坐在電腦前傻笑起來。這則教學回饋來自這學期一堂69人的教育哲學課 

課程預選結果出來時,教哲修課人數將近70。當初為控制人數,還刻意選在早八的時段。沒想到竟還是因為四選二必修之故,逼出了這樣的人數。這等規模絕對是空前也極可能絕後),也因此讓我增生幾許煩惱。

 我的煩惱來自該如何讓大家在課堂上都能夠一起投入思考 

這堂課在我初入大學任教時,規定為系必修。後來改為四選二必修後,修課人數往往劇烈擺盪,少的時候10來個,多的時候將近40。也因此,課程與教學設計也往往依照修課人數幾經更迭。 

前幾年,除了共同的閱讀教材外,開始引入議題票選與討論。也就是讓學生投票選出有興趣的主題,每組負責一個議題。正、反兩方先各自收集意見,課堂上則讓修課學生兵分兩組,輪流與正、反方交流意見。

人數少的時候,這樣的交流可以很密切。但當人數如此龐大時,該如何設計才不會有人晾在一旁放空或滑手機呢 

我先有了初步的構想,又找了助理和助教討論。最終規劃出一個5步驟的討論流程。第一次試行時,我很明白跟大家說「我沒run過,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咱們一起來試看看效果如何,再一起來修正。」

 沒想到大家都很進入狀況。正、反意見區分出不同的角色學生、教師、家長、學校行政人員,課堂成員也須將組員拆散至八個代表處,聆聽意見後帶回與小組成員分享,爾後再一起討論該組的綜整意見。 

討論開始後,真是盛況空前的景象啊!整個教室充滿著話語,沒有一個人閒著,因為每個人除了傾聽或與他人進行對話外,另一方面也都身負要務,需要專心記錄並把意見帶回小組。 

5個步驟中最刺激的是,正、反意見代表最後需要到台前各自表述立場,同時也針對對方的立論提出問題。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玩別人的時候」。 

看別人被玩時很有趣。坐在台下當觀眾可以很從容,也有很多想法想回應(有學生下課時跑來跟我說,他們剛剛的討論都...);但自己上去「被玩時」,則是既緊張又刺激但也很有意思的過程,因為得進行即時的思考與對答。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有趣的挑戰。 

而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欣賞與欣喜地看著他們專注投入在對話中之外,有時也會有突發奇想的點子冒出來。譬如,想到了小時候常玩的捲軸遊戲,就試著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大家看見思考的進路。


 

結果是,當初煩惱著的我,被這樣的一則回饋給大大激勵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