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選擇 25.06.2024
這個標題聽起來很棒,而我也真心祈願在歐洲議會代表投票時,多數投給德國另類選擇黨(A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AfD)的人是只見其名並未深入了解而做出這樣的選擇;我期望他們並不知道下面的事實,所以才投給了AfD:
* AfD有些成員在某些邦的地區選舉中預計與極右派新納粹政黨結盟(例如布蘭登堡邦)
* 根據《明鏡周刊》(Spiegel)的調查,克里姆林宮甚至為該黨起草了一份「宣言」。
極右排外、親俄親中,是AfD在內政與外交上的兩大明顯特徵。但如果將其黨章攤開來看,這個聲稱「我們是堅定民主主義者」(Wir sind überzeugte
Demokraten)的政黨,標榜的民主與開放其實是多麼的”德國”。
下面這段文字是引自該黨的宣言說明:
“我們對世界持開放態度,但希望保持德國身份。我們希望在一個和平、民主和主權的德意志民族國家中,永續保護人的尊嚴、擁有孩子的家庭、我們的西方基督教文化、語言和傳統。”
這段文字裡,種族上標舉德意志民族;婚姻上擁護傳統異性戀(且還要有孩子)家庭;而宗教上大落落寫著”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這樣的眼界下,讓身在「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中,竟日與學生將跨文化掛在嘴邊的我,不禁好奇:這樣的宣言如何開放?而其所能帶來的民主又如何單一?
打開德國歷史,AfD並不是首波的右派勢力。根據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的資料顯示,德國在1950、1960、1980各有三波極右潮流,但過去都侷限於地方。在聯邦議會選舉中,極右政黨取得的最佳成績是德國國家民主黨(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NPD),該黨在1969年獲得4.3%的選票。而這個紀錄被2013年所成立的AfD超越。
令我憂心寫下這篇文章的,是六月的歐盟代表選舉結果。在這場選舉中,AfD的得票率高達15.9%,排名第二,一舉超過了歷史悠久的執政德國社會民主黨13.9%(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和綠黨11.9(Die Grünen)!!
還好,我的憂心至少被這個小城的幾個片段所平撫:當我走在鋪著小石塊的老城街道上,看見畫在路邊的跳格子遊戲中,AfD竟名列其間,但被打了個大叉;或者,站牌旁的玻璃帷幕上貼著一張小傳單,宣告著一場反極右、挺民主的音樂活動聚會;又或,投票前的週三晚上,教育系的老師Markus邀請我去聽一場由來自漢堡的記者與作家Sebastian Friderich的演講(雖然我因為講者的語速和一大堆陌生的詞彙所惑),其中對於AfD崛起的背景進行分析,也試圖提出短、中、長期的預防措施。市政廳廣場邊的小講堂裡來了5、60人,不收門票而只是將樂捐的箱子在人群間傳遞。演講結束後聽眾提問不斷,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此發展情勢的關心...
真的不是不能各有主張,而是如果所提出來的主張排擠、傾軋了”另類選擇”-非德國人、非異性戀、非有家庭/小孩者、非基督教...,那麼就應該要好好想想。
另類選擇,得真的容有另類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