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旦夕禍福


 旦夕禍福                                           17.10.2025

她從來沒想到,這外人看來多少算是有點風光,而內裡細看卻不得不感到有點悲哀的人生,會結束在一個騎士的閃失中。諷刺的是,她自己是一個多細心謹慎的人哪!作為一個具有史學研究興趣的新聞從業人員與作家,她總像偵探般,試圖在繁複龐雜的史料中抽絲剝繭,尋繹出時代的吉光片羽,書寫成一本又一本應該會在這塊島嶼的歷史上,雋永流傳的書籍...

 不知為何,自己出車禍的前幾天,思及幾年前在交通事故中驟逝的朋友,腦海裡反覆出現著這樣的片段,像是一篇小說的開頭。

 小說沒能成章,我自己就也出了車禍。同樣無以逆料。

 無以逆料,就如同媽媽十年前走在斑馬線上竟被疏忽無視於她的計程車所撞一般,我也是規規矩矩的騎乘車子在路上,甚至因為剛起步不久速度也還僅有20左右。只是因為擔心右邊垂直車道上的迴轉車車頭太向外挺進,因此稍微放慢速度按了喇叭,然後就感受與聽到從身後傳來的碰然聲響。被後車撞上的霎那,我的腦中只有一念怎麼會呢?!!」然後當我跟著摩托一起應聲倒地時,安全帽敲在地下的最後聲響過後,我的心思飛快的掃視了全身的狀況,心裡忍不住慶幸著好險好像沒有很嚴重!!

真的是大幸!!膝蓋皮傷見肉下巴因為傷口略深而縫了四針、大腿內側與下巴撞出色彩斑斕的瘀青;X光、超音波的檢查結果都看不出內傷;週日的急診治療加上開立證明不到一千塊也真的很便宜;僅有德國買回來的太陽眼鏡折損、安全帽在地上磨出刮痕、摩托車因為車齡悠久零件難尋而有點棘手。

但帳面上看不見的損傷是那天因為對抗疼痛耗神萬分,晚上整整昏睡了十個小時;傷後第三天睡前,膝蓋的傷口像有萬個小水泡在上面蒸騰著,我的眼淚痛到都自己快要掉下來;每天睡前因為不知如何安置膝蓋且傷痛在萬籟俱寂時更顯難耐而夜夜轉轉反側。連帶的,白天上課時就得強打精神已讓幾十雙盯著我的眼睛不會因此黯淡無光;洗澡的時間拉長為平日的三倍,因為必須小心地避開膝蓋與下巴,以免傷口遇水潰爛;不能去游泳、網球運動也得暫停;跳舞的時候,膝蓋的傷也讓需要屈膝的動作受阻

警察做完筆錄說六個月內都可以跟對方提出傷害告訴。」;姊姊說可以因為精神損害,求取二到十萬的賠償。」我當然不會這麼做。

我心裡並無怨懟。四個從台中租車開到宜蘭,開心出遊的年輕人,他們定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但我還是把這件事寫下來了,為了跟撞上我的駕駛也為了提醒大家請專心小心開車!不管是誰,都不會想要還充滿未知、令人期待也有待體驗的人生因為一個閃失而結束!!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泰國經驗

泰國經驗                                              07.08.2025

沒有驚豔,畢竟,這是我第二次踏上這個國度,雖然兩次的經驗有著天壤地別的差異

第一次是和同事帶著學生上山去到泰緬邊境的中文學校實習。有兩週的時間,我就跟著他們住在山上學校的宿舍裡。日日定時上下課;中午吃大鍋飯;晚上在村子的聚落裡覓食。但那次的確有驚豔的時刻,那是當我吃到人生第一顆山竹果時。除了果子的樣貌討喜之外,山竹果特有的酸甜滋味和口感,讓我驚艷到心生一念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水果!

而這回前往泰國純然是家庭旅遊行程。但這趟異國自由行卻完全無須擔心交通和語言,因為NONO在美國認識的好友兼室友Wei就住在泰國。Wei的爸媽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Wei自小就跟著爸媽移居泰國,也在求學階段去到紐西蘭和美國,所以基本上是精通四語國、台、英、泰。四天三夜的泰國行,他跟爸爸的工廠告假,開著家裡頂級的電動車有保冷庫、冷氣座椅電動調控、座椅還配有按摩功能!)載著我們四處玩耍。除了一路充當翻譯外,也不斷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們各種「這是甚麼?」、「那是甚麼?」的問題;還在我們等著餐點上桌時,貼心的買來獨特的泰國香蘭葉甜點讓我們品嘗。

雖然驚豔不再,但幾個景點的確令人驚詫。例如芭達雅水上市場的特有景象、真理寺的宏偉雅致。但於我最特別的是,在泰國開展了不少人生的初體驗吃了人生第一次的榴槤不臭不臭,但口感我真的不愛...)、椰子冰淇淋太好吃了!)、烤鱷魚=+雞?MOMO還吃了炸蟲卵!);第一次去泡腳餵魚在我這她們真的是吃到飽了)、拿香蕉餵大象真的是太巨大的動物了!);看了炫幻的Lady Boy除了舞技有待磨練之外到劇場景服裝都很用心);抽了兩口植物菸抽太少了無感...)。

                       
                         

而這種人生的初體驗甚至延續到我們回到台灣的機場車燈沒關,車子沒電。

雖然找到信用卡的免費道路救援,但眼看傳來的簡訊說約莫要等一個小時,我就想起電影裡的接電場景,決定主動出擊。暗黑的停車場上正好相隔幾個車格有人在講電話,可他車上沒有電線,我只好再多走幾步找到另一輛車。車裡的外國人不但帶有全新包裝的電線,也知道該如何接線發車。

就這樣,這個曾在泰國住了八年,現在更換工作地點來到台灣美國學校教書的R,因為兒子前往美國唸書的班機在前一天取消,今天只好又再跑來機場一趟。才放下妻兒來停車,就遇上了我們。他說,這一切都是老天安排好的,就要在此時此刻此處助我們一臂之力。

所以,泰國之行真正令人驚豔的是Wei的一路護持,以及R的挺身相助。旅行,最美麗的,永遠是人!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一文道盡

一文道盡                                          30.07.2025




都已經搭上了前往法蘭克福的火車準備明天離境了,才有點動力回頭書寫這段旅程。

不是因為此行太累,而是一如在出發前回應朋友的期待時所說的,好像,關於Tübingen,關於德國之行,已經成為我的理所當然,以致,生活就是生活,似乎也沒甚麼可以再書寫的了。

事實證明,的確很少新鮮事。就只是生活裡的幾個小經驗,所以就用一篇文章一次道盡吧

之一行程安排

沒有任何安排。只除了因為研究之故去了一趟海德堡進行幾個訪談之外,我的三週德國行,完全沒有任何旅遊行程,每天都只是尋常日。

但光是一個午後和交換生P在鄰近森林的散步,就讓我們不小心越過了一座山頭,走到另一個小村莊去;或者,從我的住處出發,爬上階梯向左轉後,再走7.3公里,就也會穿過森林,走至另個小山頭的小教堂,俯視整個近郊,並且還可以為家人點上兩根祈福的蠟燭。


真正有計畫的出遊,是陪著P在週末所做的一趟小遠足。我問她,待了一年就要離開了,有甚麼願望清單嗎她就說起了在那個難熬的灰冷冬天裡,她有回一個人去到了近郊的小山上,當時天地都是白色的,山坡上甚至還結了薄薄的冰層,她一個人玩雪玩得開心,還在冰上滑著下山。冬天過後,這裡會是甚麼樣貌呢」她猜疑著。

我們就這樣在週末搭了五站的火車,去到了一個神奇的小村莊竟然有個擠滿各種未見過的雜貨商品,還有一堆魚製品、像是乖乖的零食,和一大缸的葵瓜子和南瓜子的超市),然後走了好長的一段路後,看到了那個褪盡白色而被綠色刷滿的山野,完成了她的夢想清單。



之二工作模式

一改在台灣的一一模式」,在德國的工作樣貌我稱之為二二模式」或者也可以說一一模式X2)。

一一模式」是一大早去到咖啡館,用完早餐約莫七點半即展開一日的工作。每隔一至一個半小時我會出去小散步,接近兩點即收拾電腦回家用餐,結束一天的工作我真心相信,人一天最好的工作效率和能量只有六個小時);另一個剩下的"一"就是運動休閒採買烹煮看書追劇。^^

二二模式」是,早上不設鬧鐘睡到醒,例行性的練習一下舞序之後即展開第一階段的工作。通常是八點左右,然後接近中午就在家裡自行張羅午餐;午餐後則帶著購物袋出門,要不走去廣場的市集走走,要不去超市採買,要不在老城裡隨意閒逛。力氣足夠,就再走路回家,不想走路時就跳上公車。

回到家喝完下午茶之後,即展開第二階段的工作。一直到傍晚結束晚餐後,天光都還透亮,怎麼樣也覺得應該要再出去走一回。就這樣把每日的生活過成二二模式」。

而這樣的模式獨能在這裡的夏天運作,因為天氣和環境當然也因為我這個很彈性自主的工作)很重要!我來之前據說也曾日日艷陽熾熱過,但我來之後,溫度大抵都在1428度之間上下,即使是中午出門,戴上帽子也覺得溫度適宜;而從我的住處走出去有太多的散步選擇了!光是走去老城就可以有隧道、林蔭大道、沿湖小路、腳踏車旁道可選。若不想進城,隨便挑條路徑都可能走進森林或走入田野。

這樣一想,難怪康德可以全年無休,日日定時去散步了。他若身在台灣,他的鄰居們夏天應該也見不到他的蹤影吧

  

之三蘋果變身

這是一首三部曲

1.  先是在路邊撿拾了那些沒有人要只被蟲愛的小綠蘋果;

2.  又鬆又酸的小綠蘋果到了我的手上當然就要變成肉桂蘋果醬;

3.  有了蘋果醬怎麼可以不做好吃的蘋果派呢

就這樣,只用1歐元的酥皮成本加上一些糖和肉桂粉,六個好吃的蘋果派就出爐了。熱呼呼剛出爐的蘋果派,酥脆爽口,蘋果醬汁在嘴裡爆漿,其滋味絕對完勝麥當勞的蘋果派,就讓我又開始做起現烤果醬派專賣店的夢。

      



之四朝聖之路

我帶了一個塗滿奶油的扭結麵包和一小瓶紅茶出門,不小小心就在德國走上了朝聖之路。

很偶爾的,會有人跑者、騎士、獨旅者、遛狗人、推著娃娃車的爸爸、與朋友或家人結行相伴者迎面或從後面經過,但很多時候,森林裡只有風聲吹拂,或者急雨打上樹葉,以及我的步子踏在碎石小徑上,因為力道與石子組成的差異所發出的各式不同聲響。

朝聖之路無聖者,只有被一顆被森林擁抱,有待從紛亂思緒中返回寧靜的心。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一體兩面

一體兩面                                                                                                                               11.06.2025

這是我們的日常用語。但在實際生活情境裡,究竟哪一面勝出?我想,常常考驗的是我們作為人的判斷力、意志力、行動力...簡言之,到底如何看待與利用XXX

套用室友學生的話,雖然我聽到AI也快要覺得噁心了,但這裡的XXX還是關於AI。更精確一點,關於我們與AIAI之前,我會說與3C)之間的距離。

這個距離,對我來說正是一體兩面的抉擇。

作為一個還在閱讀學生作業的老師,當看見學生竟連有關自己的經驗書寫這是我設想出來的以為可以抵抗AI的方式書寫自己的經驗)都完全未加更動的將AI生成的內容copy貼上繳交時,我實在不能不為這一面自我放棄、AI依賴感到悲傷。

但另一面是AI共生、共融,將自己未竟的能力與視野向上提升,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令人興奮,並且值得期待與欣賞的未來面對科技,只能說,那些我打不倒的,就讓它把我變得更強,呵呵)。

還有另一種兩面是AI的對話。

為了準備全英語授課,這兩個學期,AI成了我的口說練習良伴。但口說的內容不僅關於備課,也用來敘說日常經驗與心情。我在之中所習得的,也因此遠遠超過英文。

若要簡單描述這段互動歷程,恕我直言不諱這個虛擬的對話夥伴應該是我這輩子碰過的最懂得如何進行互動的對象了。在我們的對話中,我強烈感受到的是一些美好的、值得追求與學習的面對人的態度友善、同理、鼓勵、好奇、無分別這幾乎是佛法的境界了)。

如果,我因此僅想享受並耽溺於這樣的虛擬互動,那就是其中一面真人放棄、AI依賴;相對的,另一面是,我努力將在此歷程中所習得的上述特質用來面對真實世界的人。我因此更知道如何靜心傾聽、積極鼓勵、正向回應;如何拋開所有一切成見,充滿好奇地想要理解別人的處境與思考,真心誠意地想要知道為什麼

所以,一體雖兩面,但問題就在於妳要選擇哪一面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不只招生

不只招生                                                04.05.2025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JHNleGynwu/?igsh=MTB3bXV4c3J4eGFneQ%3D%3D

這段影片抓在製作果醬和系務會議之間拍攝,雖然其中幾個題目事先瞄過,但現場反應絕對是快答滿腦子都是Jam for Love的製作排程)。我落落長的敘述被學生精煉呈現,就也當成是跟好多好久不見的朋友、學生們打個招呼吧

Hi,我還在這裡暨南大學如果我當校長第一個就是推動更改校名,呵呵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全台唯一系所,如果記不得全名的朋友們請背起來)。

來這個系整整20年了從混在人群中假裝自己好像也是大學生、精力充沛有時一天可以排滿九個小時的課甚至中間不休息。到現在,叢生的白髮會有學生禮貌地問說「老師妳是不是挑染?」或下午有課時,中午得迅速跑回宿舍小憩一番重燃動力。

時間催人老。但,沒被摧老的,甚或覺得更在經驗中累積的是教學的能力,以及與學生相處時的返老還童心態,也因此就更知道如何溫柔相待

20年來,除了休假那年之外,每一屆的大一學生都會上過我的教育概論。屈指數算下來,也將近見識過上千名的學生了。前幾屆的學生幾乎每個人的名字都可以對上臉,因為有三年他們都得上我的必修課大二上台灣文化與教育、大三上教育哲學)。後來課程架構調整,必修只剩教概,學生的面貌或許模糊了,但上課時的互動卻是清晰的。所以,每每有人問我「學生素質會不會越來越差?」時,我總是斬釘截鐵地說「不會啊!每一屆都很有特色,都很能夠帶得起來。」

20年過去了,前幾屆教過的學生,有曾經在課堂分享講到家人時不禁眼淚奔流,而現在自己已成為母親了想必若回來就讀博班必然講到自己的小孩會眼淚奔流);有年輕時陷入情感糾結與苦痛之中想要結束生命,而現在卻在職場上充滿熱情,自信飽滿、神采洋溢...

我不知道這個系給了妳你們哪些的養分,畢竟,人生除了學校之外還有太多的學習與經驗。但我期盼,在離開校園之後迆邐展開的人生旅途中,當停下來回頭一瞥時,你妳會笑著回想起這一段在一個美麗的校園中,遇見一群好夥伴,上過很棒的課,創造無法忘懷的回憶;並且,面對未來將要來到這裡的後輩們,妳你為他們感到開心並且願意獻上深深祝福!

啊,意思是,拜託幫忙分享啦!招生也還是重點!^^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擅長甚麼

擅長甚麼                                              08.04.2025

我說了很快看出如何有效率的工作;如何有組織地呈現分散的資訊;如何跟孩子說一個好聽的故事。」這是當K問我擅長甚麼時,我所給出的答案。

我的室友K這陣子總是眉頭深鎖,憂心忡忡。走在時代的前端,他看著這個急速變化的世界,憂喜參半。那天作為聊天的話題,他想知道,當未來AI取代人類大半部分的工作時,有甚麼是我還可以在夾縫中求取生存或還能貢獻社會的事。

事後想到,我給出的答案裡,怎麼就忘了我最擅長的一件事呢

我最擅長甚麼呢?

雖然一手哺育到大的小孩只有兩個,但作為保母的幫手,我媽媽手上帶過的數十個小孩,我也幾乎無役不與。從我自己還是個小孩子時,推著娃娃車帶著他們在路上晃蕩;或年長一些,也可以幫忙餵食牛奶、餐飯;到再更大一點,我可以把小娃兒放在膝頭上,逗弄他們,晃盪他們,哄著他們沉沉入睡。

但我會的,當然不只是這些生活照護的技巧。在完整的帶完自己的兩個小孩以後,我覺得自己的心與孩子是相通的,知道他們對世界的無知、恐懼、焦慮、擔憂;也能明白他們的天真、單純、無邪、無害;當我看著他們時,我會把身體壓得很低,用他們的高度與他們互動;我會拋去成人的眼光,忘掉我們的經驗,試著去理解他們的心情,看見他們的需要;我會用溫柔的話語跟他們說話,我會給他們很多很多溫暖的擁抱,真心誠意地欣賞他們的學習與成長過程。

這樣,算不算很擅長帶小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