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hin die Eier? 26.07.2010
其實,原來要用英文創造更好的標題,叫做:「Where have all the eggs gone?」不過,為了維持七個字的長度,所以,只好勉強用不盡達意的德文充數。
明眼的,與我同樣聽著英文歌曲長大的人會知道,這是一首有名的反戰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之翻版。年少時,我唱著歌,想像著那樣的場景該有多悲傷:花兒被年輕女子摘下(插在髮梢?或者,編成花環?);而娶了年輕女子的丈夫們,最後全都上了戰場進了墳墓;墳墓上覆滿的花朵依舊豔豔然,但,年輕的身軀卻再無覓處。
下面的故事版本,沒有這首反戰歌曲那般充滿了政治上的哀怨控訴,但,其結局卻也同樣指向死亡,以致,我至今還不敢跟孩子們說。
那是關於築巢在我們那叢紅花樹上的鳥兒的故事。
在發現了樹上的鳥窩後,鳥媽媽和鳥蛋們頓時成了整個社區的關懷重心。每天,每戶人家幾乎都要躡手躡腳靠近,想要一探鳥媽媽的模樣,或看看鳥巢裡頭是否孵出新生兒。
有幾回,即便我們再小心,但靠近樹叢的身影與氣息還是驚動了坐在窩裡的媽媽。牠倏地聞聲飛走,讓我們之後更是殷殷前去探看,以確定牠是否還會回來繼續孵蛋。好險,鳥媽媽雖然被嚇走了幾次,但還是定期回來安坐其上。
有一天,狂風驟起,六顆蛋悉數被風吹下,對面的鄧先生很謹慎地戴了手套一一再將他們拾起放回。可是,過了一天,不知為何,巢裡卻僅剩下兩顆蛋。我跪在地上,在草叢中翻找良久,怎麼也尋不到鳥蛋的蹤跡。「老鷹?貓咪?」我們猜測著那些蛋的下落,可是,無從確定啊!
終於,再隔幾天,第一隻小寶貝誕生了。而猜測已久的,關於鳥的身世之謎也終於揭曉。來築巢的並不是鳥,而是「白腹秧雞」。幼雛與媽媽長得一點都不像,牠全身黑絨絨的,張著嘴在窩裡小聲小聲地叫著。
孵出小寶貝的那天,下起了暴雨。鄧先生細心地在樹叢間撐起了一把傘,以保護小幼雛不被風雨摧殘。
可是,第二天,小雞寶寶不見了,雞媽媽也未再回來。枝椏間的鳥巢在風雨中變了形,那顆還來不及孵化的蛋,孤伶伶地被留在巢裡。
我們商量著,是不是該把蛋帶回來自己孵啊?可是,還沒採取任何行動前,蛋就被螞蟻攻佔了。碎裂開的缺口,露出微黃的蛋汁。至於,那下落不明的小雞寶寶,我竟然幾天後在後陽台的草叢間,看見了牠乾枯的身軀。
現在僅有的,是從田裡不時還會傳來的「苦哇!苦哇!」的叫聲。是白腹秧雞媽媽的悲鳴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