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蛤兼洗褲 27.02.2015
初學到這句台語諺語時,覺得真是興味盎然。一件原本應是勞力上的苦差事,卻因為切入了另一個觀察的角度而頓時帶來附加效果。諺語一出,既安慰了身體的辛勤,也給了心靈上的加分。真的是,一兼兩顧啊!
我因此想起了自己幼年時的種種打工經驗。
那個年代,童工應該試秘而不宣的普遍現象吧!放長假時,要不就在自己家裡或跑去鄰居客廳參與家庭代工,要不就真的去到附近的工廠去當女工。我清楚記得自己在一家音樂盒製作工廠的生產線上,當了一個暑假的女工。
生產線上,大家各司其職。我負責音樂盒完工前的最後一個工作:在盒裡塗抹膠水後黏貼上襯底的絨布。粉紅色絨布細緻的觸感,摸在手上是那樣高貴啊!可是這音樂盒與我的生活無關,我需要的是努力趕上進度,讓生產線的工作不輟。
但我是個很會內裡自得其樂,或說自己找出工作意義的人。這些工作表面看起來是如此機械性,可是,我卻在工作中,開始思索膠水份量的拿捏、塗抹的厚度、黏貼的角度,以便最後能夠貼出最為勻稱的襯底(可是誰在乎呢?);甚至,當最後音樂盒堆疊成堆需要搬去裝箱時,我也試著挑戰自己的負荷度,看看自己一口氣能夠搬起幾個音樂盒而不墜(印象中7x3=21個)。
這種苦中作樂,為工作創造附加價值,我好像更小的時候就本能的因為有追求效率的動機而開展出來。記得更年幼時,和哥哥姐姐以及鄰居一票人一起去做颱風過後敲磚的工作。那些被颱風吹落尚未完成的水泥牆,倒地後紅磚上還留有水泥的殘跡。建商為了還能繼續利用紅磚,就招來我們這些臨時工負責敲掉磚上的水泥塊。小學的我,邊敲著磚,邊就開始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感受到水泥殘留在紅磚上的厚度、方式將會如何影響到是否能夠完整的敲落,而這,可是會影響到報酬的多寡啊(敲破的磚,在數算工資時當然就便宜些嘍!)!
也想起自己在「奇華餅家」賣月餅時,老闆雖也沒特別要求,但我就很努力的想辦法把好貴的棗泥月餅,盡可能切成極薄的薄片且還能維持完美外相,以供客人品嚐享用;而在市場叫賣百貨時,就自己瞎掰各套說詞,以便為每種商品打響名聲(啊,賣木頭碗時,我誇張的說可以用一輩子不會壞時,還有顧客來糾正我說如此帶有生死的影射,不恰當啊!)。
回想這些工作經驗,說辛苦,真的也是挺辛苦的。可是,當時也未曾抱怨過。每個工作經驗好像都挺有意思的,因為似乎除了勞力的付出外,總還有點其他的收穫。而關鍵在於,到底要怎麼去看待一份工作。到底,能不能在工作中,另外開展出其所可能帶來的意義或樂趣。
新聞上說台中某客運的司機,似乎當起了導遊,透過車上的廣播系統,除了報告站名外,也還不忘順便介紹起沿路的特色景點。想來,這司機應該也是深懂「摸蛤兼洗褲」的道理吧!與其抱怨工作的苦悶,不如努力想辦法創造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