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挑戰 30.10.2017
只是因為一個學生放棄了論文計畫的發表,空出來的上課時段因此被改為開課老師輪番上陣與學生談談這幾年的研究。
接到任務時,毫無猶豫。對於我們這種「工作就是在台上說話」(而且已經說了十幾年^^)的教學者而言,這真的是「小菜一碟」(中式表達)、「蛋糕一塊」(美式表達)。
但就在應允之後,我的腦子旋不久就出現了這樣的念頭:「我要用英文來介紹!」
----------------------------------------------------
下面是深層內心分享:
面對外國人開口說外語是我過去最大的恐懼!初到德國時,幾乎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開不了口;就算多待了幾年後,要與德國人攀談對我來說還是莫大的挑戰。
而對於我們這種在非英語系國家留學的人來說,開口與外國人講英文尤更困擾。要不是搜尋不到正確的單字,要不就是邊說英文的同時,德文就也毫無意識的邊跟著跑出來湊熱鬧。也因此,我記得自己兩年前剛接主任一職,在與同事分享心情時,我說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外賓來訪時要用英文哈拉。
-------------------------------------------------------------------------
要用英文做介紹,純粹就是要給自己一點難題,一些挑戰。但是,敢給自己挑戰,也是因為,一方面翻轉了自己講外語的心態:過去害怕犯錯,害怕說錯被笑。但是異地而處,面對一個外國人講中文時,我們不是既感動又激動?對方用錯詞彙或發錯音時,我們還覺得聽起來既純樸又可愛。那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苛責自己呢?語言,純粹為溝通之用。溝通,有時甚至不需要語言呢!另一方面,其實我也很認真在學習與練習英文口語表達。上學期趁著週二下午的時段,我乖乖去上了系上美國博士班學生開設的專業英文課,按時繳交作業,努力在課堂上練習開口說話,三不五時還找時間與老師閒聊;此外,TED的演講更是我通車與擦地時的良伴。我還時不時的就利用專英課堂上所學到的Cornell
Note的方式,為所聽到的內容留下英文記錄。
不過,挑戰不能一次太大,但也不能太小。既然要用英文介紹研究對我來說還是太大的難題,那就改成分享自己成為研究者之路;而因為介紹時間略長,我也決定一改過去主持研討會開場或在國外發表論文時,預先寫下講稿並且加以背誦或朗讀的方式,決定全程「即席演出」(反正,就算一時講不出英文,那個友善的場合也可以讓我隨時調換頻道,改成中文說明。^^)。
就這樣,雖然開場時已先昭告,不知自己是否能夠用英文克竟全功,但沒想到就真的完成了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碩博學生坐在下頭,中間還有兩個美國博士生)的英文演講處女作。
結束後稍微回想了一下,發現演講過程中,文法錯誤層出不窮,字彙也偶爾錯用。下面碩博學生中一堆英文在職老師與外國人,恐怕在心裡不時要幫忙糾正錯誤。可我卻完全不覺懊惱,甚至還為這樣「厚臉皮」的自己感到開心。
也許,這就是伴隨年齡、經歷與心智增長後的禮物。那些曾經令人困擾的,那些過去揪住心頭難以承接的重擔,都因為調整了心態、掌握了方法、蓄積了能量,開始可以翻轉成為生命新的養分。當生命越來越無所畏懼,也許,面對死亡就是最後的功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