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哲學系
31.03.2017
三十年後回顧,因為阿默正站在我當年的那個點上。雖然以很不一樣的姿態。
我的姿態是:聯考是我們進入大學的唯一方式。就像現在的指考一般:分數出來,填寫志願,然後,就交給命運。但也並非完全如此不可掌握。至少,有去年的成績可以當成座標點參考;至少,可以透過志願的排序,多少掌握一點點前進的方向。
那年,陪我站在這個點之前的是我的大哥。小學未畢業而洋裁為專業的媽媽與軍人出生的爸爸對於大學這檔事,完全只具一般人的理解(或不理解)。所以,他們也如當時的普羅大眾般,聽到「哲學系」時,所冒出來的唯一想像即是:算命的。
可是他們信任大哥。大哥大學考進土木工程系,之後轉唸英文系,再之後到美國讀哲學,這樣的轉折對大多數的家長來說應該很難接受。可是,無法在專業上支持我們的爸媽,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就是:完全尊重我們的選擇。
以我當年爆掉的數學、全然放棄的區域地理(要記中國36省的地形、物產、鐵路交通..ㄟ!!!!)之成績,要進入夢想中的政大新聞或台大外文系,根本就毫不可及。選填志願時,大哥只有一句話:「選校不選系」(完全違背我們現在的所倡導的理念)。他的理由是:學校氛圍不同,影響層面甚大。就這樣,我進入了「台大哲學系」。
雖然選校不選系,但對哲學,也不是全然陌生。至少,高中迷迷糊糊的階段,也是跟著大哥的買書習慣讀了一點尼采、沙特的書;或至少還可以把存在主義什麼的掛在嘴邊;而大一「中國哲學史」中接觸的孔孟道家學說等等,也離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不遠。但就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例如知識論,例如邏輯。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哲學系畢業究竟學到什麼,我真的還是只能很帶點陳腔濫調的說,雖然邏輯被當過,雖然四年該混則混該翹則翹,它讓我學習不拘泥於事物的表面現象而去探問背後深層的意涵;它讓我學習去挑戰社會的種種價值而去探問所謂的本質;它讓我學習別讓種種話語混攪成泥,而是透過清楚的探問讓自己的思考更清晰更有條理。
這是我在哲學系的起點與終點。
那阿默面對哲學系的姿態又如何?
在校排名雖然也不錯,但他不想走繁星推薦;對於七月的指考也完全興趣缺缺。於是,學測成績出來後,我們就像所有的考生一般,進入落點分析系統,看著它以近幾年的成績為基準,幫你把可能性區分為:最佳落點、夢幻科系、嘗試進攻。
雖然從這幾年的落點分析來看,阿默要進入台大資工系的機會也幾乎渺茫,但是,這是他的夢想,是他寫在桌上對自己的激勵。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將六個選項之一貢獻給它,期盼偶爾風雲詭譎的學測落點也許會有「奇蹟」(結果當然沒有,數學沒有15級分就拜拜><..)。
而身為大學中的工作者,比起我的父母,我和把拔可以提供的專業協助真的是太豐富:書審的重點、科系的特性、未來的發展、模擬面試,樣樣都有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但與我的爸媽相同的點是:我們完全尊重他的選擇。
興趣廣泛的他除了二類的資工、機械、海洋工程外,三類的森林、獸醫、生命科學都考慮過。而一類中的科系,他獨鍾哲學(雖然以他的成績與能力來說來說,外文系更是容易)。
我想,這與他對於「異類」的好奇,以及我們所說「哲學系是一個很有自己時間的地方」之理由有關。
台大哲學系就是那樣的地方:當然有不少像我這般,純然因為選校不選系而進入,並且因為「努(無)力」將成績拼到前幾名而「得以(無法)」轉系者;但是更有一些來自各個系所的怪咖。他們也許因為在某個系混不下去而集聚於此,可是身上帶有某種奇異的特質;或者某些因為深愛哲學而執意跳槽,即便原先所就讀的科系人人稱羨(跟後兩者一起上課,不就是一件很刺激的事嗎?^^)。而如果你真的並非百分之百的哲學咖,在這裡,你大可盡情向外追求其他可能性(譬如,我就在那段時間廣上法律、政治、外文、中文系的課**)。
哲學系的這種種特色,對阿默來說,真的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選擇:進可努力課業以求成績夠好而轉進夢幻科系資工系,退可認識種種「奇」才,訓練思辮能力,並把大把時間用在程式精進上。
雖然學測最終結果還沒出來,雖然他也還有機會進入第二個志願系,可是,看著我的孩子在三十年後,面對著那條我曾經選擇的路途,總還要生出點什麼以資紀念。
而不管最後落腳何處,我的心裡依舊還是學測當天寫下的那句話:「不管什麼結果都很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