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創造條件


創造條件                                    11.06.2018                    

如果不是因為有個酷愛打網球的小孩,我大概不會知道甚麼叫做宜蘭條件不好,不適合發展網球」。

宜蘭條件不好,大抵就是
1.     自然天候不佳冬天多雨,陰雨綿綿的冬日,有時可以連著幾十天不見陽光。
2.     球場設備不足不是沒有球場,來過宜蘭打球的人大概都會萬分羨慕宜蘭運動公園有12面球場羅東運動公園還有紅土球場,且收費低廉到台北人都寧可開車來打球學生白天年票1,200,成人2,400,打到爽打到飽)。可是,沒有一面教練牆,沒有一個遮風避雨的球場,只要一下雨,練球機會等於零。
3.     球員團隊欠缺:宜蘭112所中、小學,除了羅東的成功國小之外,沒有一所學校設有網球隊。

在這樣先天不足」的環境以及條件下,NONO的網球興趣純粹來自於機緣:一個對網球有熱情的阿格蘇老師帶著兒子以及NONO等小毛頭在球場快樂打球。所以,比起好多早慧的網球選手來說,十歲才開始快樂網球的他,一直要到12歲才凝聚志向,認真想要成為一個職業選手。但是,在一個後天失調的環境中,職業網球選手的網球夢該如何塑形?

目前看起來,宜蘭幾個有著網球夢(大人的或小孩自己的夢?)的家庭,大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自力救濟:有帶著小孩以孟母三遷的方式,四處尋找是否有合適的球隊,最後決定自己每日在清晨教孩子練球,一手擔起教練之職的父兼模式;也有讓小孩每日上學半天,不下雨就自己培訓網球,下雨就讓孩子練習體能,並週週帶著孩子北上與私人教練打球的模式。

這些家長都對網球各有見解,也因此都有本事父兼教練。但我們在此行業上完全欠缺專業,也因此,我們的模式是一種隨緣隨性與盡力支持型:坐在場邊吐不出真知灼見,僅能偶爾能說些似乎沒有太大建設性的提醒:「是不是應該側身?」、「身體是不是可以更柔軟更有彈性一點?」;沒有能耐自己當教練教球,只能在他沒有球伴打球時,馬麻忍肌腱炎之痛餵球,把拔帶網球肘之傷陪打;每週讓他跟著在地的專業教練上一次課;偶有比賽就讓他四處征戰藉以磨練實戰經驗;努力平撫他常常唸著不想去上學的情緒;說服他讀書活化腦子對職業選手來說還是很重要;在他手感不順、打球失意時,以佛系的精神敦囑他:「專心當下,每一顆球都是新的開始!」

對我來說,這就是我們能夠創造出來的最大條件:我們從來不在乎他的比賽成績,從來不曾給他一絲壓力。我們所能給的就是全力的支持,讓打球這件事成為他真心的追求,讓他有最大的空間去涵養自己的心性,讓我們自己成為他在條件不佳中的最好條件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