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改變觀點看世界


改變觀點看世界                                 31.01.2013

當婆婆提議前往「宿霧」進行家族旅遊時,套句NONO回答阿媽的話:我們都「意願不高」。

大人小孩各有各的思量。把拔和我一方面才結束暑假漫長的旅遊不久,不思遠行;另一方面,一個有評鑑的壓力追在身後,另一個則有十來篇的期末作業有待批閱,毫無玩興。

小孩雖然不忙,但是,去年帛琉之行的經驗太美好!他們在帛琉湛藍的大海中,初次體驗浮潛的樂趣,驚詫於到海底世界的奇麗美景;就算臨行當天僅在旅館裡,但滑水道的樂趣,就足以讓他們樂翻天;而帶團的導遊年紀彷如大哥哥,親切和善也深深攫獲他們的心。所以,雖然旅行社的行程規劃上,亦有種種吸引孩子的賣點:斷層浮潛、巧克力山奇景、探訪迷你眼鏡猴、追逐海豚遊蹤,但是,孩子們還是「意願不高」。

然而旅行將結束時,NONO嚷著不要回家。雖然海底世界比不上帛琉海域之美,不過,長長蜿蜒的伯色沙灘、廣闊平靜的海天一色、椰子樹下的緩緩輕搖的吊床,菲律賓的這些元素,讓他完全忘了行前的遲疑。他甚且信誓旦旦地跟阿媽說,以後如果有錢了,就要一個月住在帛琉,一個月住在菲律賓。

MOMO雖然沒有這樣天真的夢想,但這趟旅行卻帶給他一個很大的收穫:「對菲律賓的印象改觀」。在他想像中,菲律賓應該是一個極度貧窮落後的國家。要不,怎麼會有這麼多來自菲律賓的外籍移工在台灣打拼生活?可是,此行雖然讓他見識到貧窮的一面,卻也同時讓他看見叢林中原始自然的生活,以及菲律賓經濟繁盛的景象。

親身體驗後,不管懷抱天真夢想或帶著理性分析,旅行讓他們改變想像中的觀點,這,也許就是最大的意義吧!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緣溪行忘路遠近


緣溪行忘路遠近                                             29.01.2013

雖然,在帛琉搖晃的海流中,我曾經深深懷著滅頂的恐懼,然而,湛綠的牛奶湖中點點亮著的透明水母之奇景,以及海底腦珊瑚巨型硨渠貝與魚漩所構成的世界,於我已成了浮潛的代名詞。因此,去到菲律賓,行程安排中的兩處浮潛,我完全興趣缺缺。不下水,似乎損失真的不大。因為努力游到最遠處的MOMO回來報告說:「實在是不夠看!」

導遊努力推銷的自費深潛,也沒有打動任何一個遊客。可是,行程中安排的「薄荷島」之旅,卻別有一番風味(「薄荷島」之名完全與薄荷無涉,純粹是「Bohol」譯名之故)。抵達「薄荷島」的中午,我們被帶到一艘漂流船上用餐。小船輕緩地航行在綠波蕩漾的溪水上。那溪水是如此的青綠,一如林立在兩岸綿延不絕的水椰子一般。清風徐徐中,小船飄盪。水椰子所構成的叢林間,偶爾藏有小徑得以深入。但我們只是過客,只能緣溪前行。

那趟船餐,不僅有著濃濃的南洋風,航行的目的地,也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造訪了菲律賓的少數民族「矮黑人」的小島。

這趟造訪,當然只是蜻蜓點水似的參觀。因為我們僅僅抵達河岸邊,看見少數族人販賣著椰子製成的小紀念品;或某個帶著椰葉製成的皇冠之「酋長」,站在舞台上與觀光客合影;以及,那個穿著乾燥椰葉小短裙,邊打呵欠邊無奈地搖晃著上身取悅觀光客的小女孩。

那些,都純粹是為了我們這些一團一團而來的觀光客所擺出的陣仗。真正吸引我們駐足的,是溪流邊孩子們的嬉戲。

那些孩子零零落落散在岸上,大半亦像我們一般駐足圍觀,而膽子大的幾個小傢伙則沿著椰子樹上刻出的深痕,節節往上推進,直達樹頂。我們邊驚訝地瞪大眼睛張望,邊開著玩笑說不知他們會不會從上頭跳下來。果然噗通一聲,率先登頂的小孩從好幾公尺高的樹頂一躍而下;而另外還有幾個孩子則輪流抓著從樹上垂掛而下的藤蔓,大幅度地在溪上與水岸之間來回晃蕩。幾回後,當擺盪幅度最大時,嬉戲晃蕩的孩子也是噗通一聲,放開雙手翻了個跟斗地躍入水中間。

這不是演出,因為沒有旁邊沒有擺放著「Donation Box」。那純粹是他們真實生活的一面。我像是那偶爾撞進了他們的世界的漁夫,上船揮別之後,他們的歡笑聲亦將隨之遠去,而成為我再不復照面的桃花源一隅。

鬥雞教堂小孩多


鬥雞教堂小孩多                                  29.01.2013

「菲律賓有三多。」導遊說。我在心裡猜想著:「香蕉椰子芒果乾?」但導遊給的是另一個答案:「鬥雞教堂小孩多。」

我的答案,反應的是我對菲律賓最粗淺也最直接的認識:凡是從菲律賓旅遊歸來者,帶的不就是這三樣東西?而導遊給的答案,則是菲律賓的社會文化之切面。

關於鬥雞,他說的不多。不過,我們的確隨處可見那脖頸間繫了一條長繩圍繞著木樁踱步的雞隻;以及,那散落在路邊的眾多烤雞店鋪。店鋪玻璃櫥窗裡一排一排轉動著的輪桿上,展現的即是戰敗者的最後利用價值。

至於擁有80%信奉者的天主教教堂,數量繁多大小不一地座落在宿霧街頭的房舍之間,那景象彷彿台灣過去隨處林立的土地公廟。這些豎立著瑪麗亞塑像的教堂,尚無法讓人感受到宗教的強烈氛圍。但當我們行至「聖嬰大教堂」時,那正在進行的彌撒,以及那緩慢前進,僅等著在聖子像前許下心願的人形長隊,則深深震撼著我。

那隊伍,據說有時蜿蜒漫長,得等上個把小時才能行至聖子立像前,但排隊者依舊耐心魚貫向前。更令我震撼的是,有好多的人,遠遠地對著聖子像舉起了手,或將手隔著玻璃櫥窗放在瑪麗亞的塑像前,眼裡流露的盡是一種深信不疑的誠敬,相信即便只是這樣的隔空光照,那聖靈就足以為其帶來生活祈願的實現。

天主教的信仰,也因此讓這個把墮胎視為犯罪的地區,變成導遊口中「製造人的工廠」。然而,如影隨形的貧窮,如何負擔一張張待哺的小口?「一切交給上帝去安排!」導遊的解釋,說明了宗教與人口之間的連結。也因為這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使得他們可以樂天知命。可是,每當我瞥見那抱著孩子行乞的身影,總很難就說服自己:「生命自有出路」。

生命,值得以更有價值與品質的方式呈現啊!我想。

富裕貧窮一線間


富裕貧窮一線間                                29.01.2013

當朋友聽聞我們寒假家族旅遊的地點是菲律賓第二大城「宿霧」時,她的第一個反應是:「啊,那裡是天堂與地獄交界處。」

「宿霧」,老實說,行前我聞所未聞。不知其位居菲律賓何處,對整個菲律賓的政治經濟文化所具有的概念,也大半停留在過去歷史課本上學過的片段知識;而行前,則因忙著批改作業而無暇做任何一點功課。於是,就只好在行程之間,隨著導遊的解說,一點一滴拼湊關於菲律賓,關於這個城市的身世。

這個國家,命運的坎坷度不下台灣。麥哲倫登上「宿霧」此島,開展往後西班牙對此國家四百多年殖民統治之歷史。然而,雖然之後脫離美國四十多年和日本四年的統治,這個國家現前的經濟命脈,卻大半掌握在人數不及三百萬的華人手上。經濟成長的果實,尚還嘉惠不到大半部分的住民。於是,貧窮與富裕之間,往往在空間上僅有一線之隔。

譬如,我們下褟的「皇冠飯店」之前,這條線就那樣清晰的顯現:這幾十層高的雙子星飯店不遠處,市井生活開展在矮小的住房中;消費昂貴的星巴克、麥當勞和大型超級市場,對比的是那在路邊頻繁可見的小雜貨鋪及一手抱著小小孩一手行乞的年輕女子(媽媽或姊姊?)之身影。還有那些在港口邊划著小船的吉普賽族,據說丟下錢幣,就算落入海中,他們也會拼了命地潛下水去撈上船。

貧窮那樣不時地刺痛著做為遊客的我,也因此一再提醒我:珍惜與感謝每一口吃下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