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鬥雞教堂小孩多


鬥雞教堂小孩多                                  29.01.2013

「菲律賓有三多。」導遊說。我在心裡猜想著:「香蕉椰子芒果乾?」但導遊給的是另一個答案:「鬥雞教堂小孩多。」

我的答案,反應的是我對菲律賓最粗淺也最直接的認識:凡是從菲律賓旅遊歸來者,帶的不就是這三樣東西?而導遊給的答案,則是菲律賓的社會文化之切面。

關於鬥雞,他說的不多。不過,我們的確隨處可見那脖頸間繫了一條長繩圍繞著木樁踱步的雞隻;以及,那散落在路邊的眾多烤雞店鋪。店鋪玻璃櫥窗裡一排一排轉動著的輪桿上,展現的即是戰敗者的最後利用價值。

至於擁有80%信奉者的天主教教堂,數量繁多大小不一地座落在宿霧街頭的房舍之間,那景象彷彿台灣過去隨處林立的土地公廟。這些豎立著瑪麗亞塑像的教堂,尚無法讓人感受到宗教的強烈氛圍。但當我們行至「聖嬰大教堂」時,那正在進行的彌撒,以及那緩慢前進,僅等著在聖子像前許下心願的人形長隊,則深深震撼著我。

那隊伍,據說有時蜿蜒漫長,得等上個把小時才能行至聖子立像前,但排隊者依舊耐心魚貫向前。更令我震撼的是,有好多的人,遠遠地對著聖子像舉起了手,或將手隔著玻璃櫥窗放在瑪麗亞的塑像前,眼裡流露的盡是一種深信不疑的誠敬,相信即便只是這樣的隔空光照,那聖靈就足以為其帶來生活祈願的實現。

天主教的信仰,也因此讓這個把墮胎視為犯罪的地區,變成導遊口中「製造人的工廠」。然而,如影隨形的貧窮,如何負擔一張張待哺的小口?「一切交給上帝去安排!」導遊的解釋,說明了宗教與人口之間的連結。也因為這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使得他們可以樂天知命。可是,每當我瞥見那抱著孩子行乞的身影,總很難就說服自己:「生命自有出路」。

生命,值得以更有價值與品質的方式呈現啊!我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