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每天省下一瓶水

每天省下一瓶水 30.09.2010

這是MOMO對環保的用心。

他跟我要去了用光的洗髮精、潤髮乳、沐浴乳的空瓶,放在浴室的水龍頭底下,把關閉水龍頭後,還殘餘在水管中的餘水,滴水不剩地留下來。瓶子裝滿了,他放在洗手台上,讓我澆灌家裡上上下下近十盆的室內植栽。

為了接水,他還隨手利用一個風獅爺的小塑像,將浴室中的小圓椅倒過來斜斜撐起,形成一個可以留住水的小容器,等到洗澡時,再將接下的水倒入空出來的瓶子中。

日復一日,他未曾因為急著寫功課或心有旁鶩而忘記這件事。

至於我,以及我的鄰居們,我們都在陽台邊擺上一個大水桶。過境的颱風、綿綿的梅雨,以及東北季風帶來的濕冷,都因此在景觀破壞或令人煩惱之外,還留下了美好的足跡。

我為這些小小的作為找到了一個很棒的註腳:勿以善小而不為!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丟兩個笑話充數

丟兩個笑話充數 29.09.2010

笑話製造者:天真敏感對世事還充滿太多疑惑的阿諾。

笑話一:
往大雪山的路上,我們和久未謀面的朋友聊著生活、工作種種。當我談及學校管理上的節源措施時,朋友下了結論:「哦,原來只管綠豆芝麻小事。」阿諾聽了隨即呼應道:「我們家也有紅豆芝麻,對不對?馬麻。」

眉批:紅豆形體與綠豆相當,故此代換似無不可。

笑話二:
當我忙著將洗淨的衣物放進衣櫥時,阿諾拿了我的紫色V領T恤套上身。衣服老長掛在身上,他喜孜孜地穿著跑來跑去秀給我和哥哥看。我說:「啊,這個紫色配你身上亮亮的藍色很好看ㄟ!我從來都沒想過可以這樣搭配。下次我也要去買件這種藍色的衣服來配。」聞言,他更開心了。脫下了紫色上衣,又拿了深藍色的去搭配,並等著聽我的評語。「嗯、、」看了半晌,我說:「深藍的搭配起來也很好看,不過味道不一樣。」他拉起衣領聞了聞,回我:「馬麻,兩件都沒有味道啊!」

眉批:味道可感之聞之嚐之,故此誤用亦不為過。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我家也有小活佛

我家也有小活佛 22.09.2010

噓噓噓,不要太大聲!要不,萬一西藏的喇嘛們循線找來,那可就不好玩啦!

當真?還是開玩笑?嗯,老實說,我也不確定。如果藏傳佛教中有關生死輪迴、活佛轉世的信仰為真,那,誰說NONO不可能是轉世小活佛呢?

但是為什麼笑稱我們家的阿諾是轉世小活佛呢?其實是因為生活裡偶爾出現的小片段,讓我們覺得隱隱然有些可疑。譬如,有一天在機車上,我們倆就像往常一樣聊著天,他突然就對我說:「馬麻,我希望長大以後家裡可以有一些很珍貴的寶貝。」我問他:「什麼樣的東西算是珍貴的寶貝呢?」他想了想,回我:「像是佛像啊,什麼的。」

更令人不解的是,某晚葛格與我各據一台電腦,一個忙著玩風谷打怪,另一個則趕著要處理公事。坐在身後百無聊賴的阿諾竟然開始唱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詫聽聞時,我和葛格忍不住回頭瞧他,完全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面對我們的疑惑,NONO則只是傻傻地笑著,自己也不明白為何就這樣唱了起來。

最近則有另一次讓我驚訝不已的經驗。那天,他因為在車上未睡飽被硬生生喊醒而發著脾氣。雖然在我們的安撫下進了阿公阿媽家,可是卻決定先不吃飯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想一想。過了一會兒,我過去想喊他來吃飯,但見他閉著眼,盤腿定坐在椅子上,如如不動,一派打坐的模樣呢!

這些吉光片羽,真的是純粹拿來穿鑿附會用的(^.^)。對我來說,NONO若有可能是活佛轉世,那麼,被救贖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我。

當我面對他,看著他睛睛亮亮的眼睛;當我拉低自己的高度,探身進入他的世界,我會覺得自己整個人就變得純淨起來。好像,所有的紛思雜念都因此在一瞬間化為雲霧,隨即散去;而褪去了塵世的庸庸碌碌,我也回返童稚,如他一般單純無邪。

所以,以前常常自嘲:「如果我面對所有的人,都能像我對待NONO一樣,那,我就得道了。」

啊,也許NONO正是引我走向善道的小活佛呢!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學術就像臭豆腐

學術就像臭豆腐 03.09.2010

邊擦地邊想著學術工作的總總,當這個標題浮起時,我自己都忍俊不住要狂笑起來。

沒騙妳,真的,在很大程度上,我覺得這兩者具有相當的共通性。

當然不只臭豆腐啦!舉凡味道濃烈異常,而亦引起兩極化喜好的食物,如榴槤、起司等,都具有類似的性格。也就是說,臭豆腐好不好吃,真的是,見仁見智。如果硬要說服對臭豆腐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將它視為美味,恐怕真是舉世艱難的任務。至於這樣的偏好從何而來,大概得訴諸個人天生的味覺接受度以及後天養成的飲食喜好習慣。

好,那,難道說,學術,這「冠冕堂皇」、「崇高無比」的工作成品,也不過是像對食物的喜好般,沒個準兒嗎?

當然不完全啦!我想,通常還是可以明眼地就說理論證、邏輯條理或行文結構等,很快地將品質不佳的學術作品淘汰掉。可是,在評定某種程度之上的學術研究成果時,我會覺得,青菜豆腐任人喜好的檢選標準開始滲入。

舉例來說,同一篇文章落在不同的兩個審查者手上,就算沒有個人恩怨夾雜其間,要得到南轅北轍的兩極化評鑑,並非不可能的事。甚且,這通常還包括同一個面向上的不同評價。

於是,同樣要問的是,這樣的好惡如何而來?我想,泰半與個人過去所受的學術訓練,所養成的學術偏好、能力、視野、標準有關。因此,對一個講求數字數據的人,要讓他衷心讚賞喜歡一篇質化的研究書寫,恐怕也不是太簡單的事;而一個眼光專注在A領域的研究者,如果你的研究沒放進或放的不夠多A領域的東西,那麼,你也往往可能要面對審查者認為你學術含納度不足,而遭到三振的局面。

這,跟對臭豆腐的喜好或厭惡,差距應該不算太大吧!所謂的學術客觀中立,在成果評定的層次上來講,也是幻影!

這個體認的好處其實是用來撫慰我被退稿時受挫的心靈(狂笑)。不過也同時提醒我,在審查別人的稿件時,別自以為握有什麼真相或絕對的準則。當要砍殺文章時,只能努力就邏輯連貫、論證說理或架構完整性等,提出更有力的意見,才不致隨意用我喜愛的臭豆腐,傷害了另一個偏好榴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