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兩度相逢在歸途


兩度相逢在歸途                                          26.02.2013

週二晚上七點,超載的摩托車與腳踏車擦身而過。「林偉程!」摩托車後座的MOMO對著腳踏車上的同學大喊一聲。

林偉程是他在學校的麻吉之一。他們兩個的興趣極相似:B-Box、模仿和運動。前者,兩個不約而同地投入,且時不時地就在班上來個即興小演出;後者,則在上個暑假因緣際會下,培養起兩個人的革命感情。

話說林偉程的阿公長年前去龍潭的戶外泳池晨泳,年輕時,還拿過不少獎盃。而林偉程從很小開始,夏天時就跟著阿公每早晨泳後再去上學。暑假後半,MOMO也參與了晨泳活動。往往,七點不到,他就騎了腳踏車出門與林偉程會合。兩人騎到了阿公家後,已經游完泳的阿公再開著小貨車把他們帶去泳池。而這兩個正在發育、體力精力都過剩的孩子,每天游完一千公尺後,竟還相約跑步騎腳踏車,準備往「小鐵人」進軍。

興趣很像,但兩個孩子有一點不太一樣:學校的成績。

週二,摩托車上的MOMO背著小提琴,他剛上完課,拉了莫札特的曲子出來;而林偉程則還穿著學校的制服,背著書包才從補習班要回家。

週五,同樣的戲碼竟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回,時間更晚了。我們遇見他的時後,已接近九點。MOMO剛與朋友一起讓我惡補了即將參加檢定的德文A2考試,而林偉程則依舊在補習班奮戰了一回。

學校,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


是個性抑或隨興


是個性抑或隨興                                    26.02.2013

春節的小聚。酒足飯飽,在灑滿陽光的大餐桌邊,朋友蹙起了眉頭問我:「嘿,妳是學教育的,這種情形該怎麼辦?」

面對這種問話的時候,我常常有點心虛。學教育的,我當然對教育的專業知識有些認識。但是談教養,我覺得自己永遠都還是個學生。我總還在嘗試、犯錯與反省中,期盼能夠更知道如何面對孩子。

另一個讓我不太敢給出建議的理由則在於,對於這個孩子以及家庭互動等整體狀況的不夠理解。我相信,複雜的情境,需要細緻的理解。也因此,單一的問題情境,總很難給出真正有符合脈絡的建議。

那麼,朋友家這個單一的問題情境是什麼?
「我叫他去到垃圾,可是他就埋頭做自己的事不去,垃圾車就跑掉啦!」

這種事,我到沒遇過。MOMONONO沒做一件事,通常是,忘記。往往,他們當下答應了,可是。若不立即執行,交代的事情很快就會在更多的庶務中被拋諸腦後。

但是,我們家有沒有類似的狀況呢?

當然有啊,譬如我昨天去接NONO。他因為踢球時被推倒弄得滿身泥巴而有些脾氣在,所以,他雖然依約在五分鐘後結束,但卻在與我互動中,有些氣沖沖的言語出現。「那我暫時先不要跟你說話。」我說。

回到家後,他早已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吃水果、晚餐時,不時就主動來攀談;然後,在騎車送葛格學琴回來的路上,她在我身後抱著我說:「早上,啊不,剛剛下午那樣跟妳講話,真對不起啊!」

我於是跟朋友分享了這樣的想法:也許可以去判斷孩子的某個反應究竟是個性,還是一時情境的隨興反應。

不去到垃圾這事,究竟是這孩子從來如此?顯現出他一種不願意助人的個性?亦或是因為當下對工作的投入,以致一時不想放下而產生的推託?(我們不是也常常會這樣嗎?)

我覺得這個區分是重要的,因為它會幫助我比較好去判斷,面對某種具體的狀況時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態度。

如果,某個不善的表現成為個性,那麼,當然需要花上長時間的力氣,重新去調整與學習;但如果是隨興的一時之作,也許,體諒理解暫緩延後處理等,比起當下立即的斥責與憤怒,才更能掌握處理的核心。

複雜的情境,雖然沒有單一的答案,可是,也許把某些原則記在心上,有助於我們給出比較漂亮的答案。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找個位子坐下來


找個位子坐下來                                    23.02.2013

我知道,這句話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解讀:「各位老師(同學、來賓、聽眾、、、),請找個位子坐下來,我們的會議(課程、演唱會、演講、、、)即將在五分鐘後開始。」、「哇,好累哦,找個位子坐下來吧!」

不過,這兩種,都不是我要說的事。

我要說的是,有一些認識與不認識的人,他們共同被集結在一個平台上,找了一個位子坐下來,把他們這幾(十)年所關心深耕的議題,透過文字的書寫,散播出來。

實際的行動何其重要!然而,透過文字描述、書寫、傳達、鼓吹運動,或提供視野與思考觀點,也是行動的一種方式。尤其,在這傳播力量龐大的當代,它所帶來的力量,往往超出所能預期。

所以,請找個位子坐下來,去看看他們在想在做什麼吧!
獨立評論@天下:http://opinion.cw.com.tw/

改變不僅一念間


改變不僅一念間                                     23.02.2013

念頭轉向,當然至關重要!若沒有看見新的可能,改變何來呢?

可是它不夠,它也僅是一個開端。有了開端雖然這個開端常常並不容易,真正引致改變的,唯在於行動。這讓我想到佛家的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只有念頭,而不能真正放下手上的刀,那麼,成佛之想,恐怕永不可幾。

怎麼忽然如此嚴肅?

其實累積是累積了一些小小的思考與感觸,最後匯集而成的嘶吼。哈!

其一:前一陣子,與K談到「不以善小而不為」,和「不以惡小而為之」。小善,亦遭忽略,以為可有可無;小惡,亦引貪婪,以為無關重要。可不管何者,只要做了,都會因之帶來一連串不能預料的效應。或大或小,但走向立分呢!所以,我們得互相惕勵,並以之為界/戒。

其二:整個寒假最有意義的事即是閱讀「藍毛衣」。這個自小即立志「改變世界」的人,不斷地在行動中改變自己,並努力透過行動,改變這個世界上還普遍存在著的貧窮。可是,對於貧窮者而言,改變該從何而來?一筆貸款一項救助的意義,不在滿足一頓餐飯,而在於賦予對方新的行動之可能性。有了新的行動,生活的轉向才有可能在新的框架條件下改變。

其三:我在電話裡,因為旅途的疲累,以致只能使用國語和媽媽說著話。她的叨怨,總是千篇一律。我說:「妳如果不想處理爛掉的菜,那我幫妳換一台新冰箱好不好?」我說:「如果妳不想幫他們煮飯,那妳就真的試試看一個星期不要煮好不好?」可是,她總有理由駁回我所有的提議。然後,每日低下身子,繼續撿拾清洗菜葉,有時嘀咕有時甚至掉著眼淚邊想邊覺委屈萬分地烹煮晚餐。於是,再隔一段時間,同樣的事同樣的話,我又會在電話中聽見。改變,從來沒有真正發生過,結果只是變成心裡一再積存的怨嘆。

其四:乾哥哥打電話來,相約三月某個週日的拜訪。這個約定,是兩個月前的承諾。他記著,然後就打電話來了。電話裡,談著相約碰面時要討論的事情:舊家的改造。這個提議,他十年前就說過了。常常,他過年過節去探望媽媽時,還會再提起。雖然,十年來,他的規劃從來也沒有真正實現過。但是,他也沒有因此忘記過。掛下電話,我跟K說著各種難處成堆待處理的雜物、成立基金會的經營、後續的規劃、、。K說:「不要以為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到百分之百。如果,真的因此動工了,那不就是真正重大的一步了嗎?」

好了,所以這篇的結論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