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是個性抑或隨興


是個性抑或隨興                                    26.02.2013

春節的小聚。酒足飯飽,在灑滿陽光的大餐桌邊,朋友蹙起了眉頭問我:「嘿,妳是學教育的,這種情形該怎麼辦?」

面對這種問話的時候,我常常有點心虛。學教育的,我當然對教育的專業知識有些認識。但是談教養,我覺得自己永遠都還是個學生。我總還在嘗試、犯錯與反省中,期盼能夠更知道如何面對孩子。

另一個讓我不太敢給出建議的理由則在於,對於這個孩子以及家庭互動等整體狀況的不夠理解。我相信,複雜的情境,需要細緻的理解。也因此,單一的問題情境,總很難給出真正有符合脈絡的建議。

那麼,朋友家這個單一的問題情境是什麼?
「我叫他去到垃圾,可是他就埋頭做自己的事不去,垃圾車就跑掉啦!」

這種事,我到沒遇過。MOMONONO沒做一件事,通常是,忘記。往往,他們當下答應了,可是。若不立即執行,交代的事情很快就會在更多的庶務中被拋諸腦後。

但是,我們家有沒有類似的狀況呢?

當然有啊,譬如我昨天去接NONO。他因為踢球時被推倒弄得滿身泥巴而有些脾氣在,所以,他雖然依約在五分鐘後結束,但卻在與我互動中,有些氣沖沖的言語出現。「那我暫時先不要跟你說話。」我說。

回到家後,他早已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吃水果、晚餐時,不時就主動來攀談;然後,在騎車送葛格學琴回來的路上,她在我身後抱著我說:「早上,啊不,剛剛下午那樣跟妳講話,真對不起啊!」

我於是跟朋友分享了這樣的想法:也許可以去判斷孩子的某個反應究竟是個性,還是一時情境的隨興反應。

不去到垃圾這事,究竟是這孩子從來如此?顯現出他一種不願意助人的個性?亦或是因為當下對工作的投入,以致一時不想放下而產生的推託?(我們不是也常常會這樣嗎?)

我覺得這個區分是重要的,因為它會幫助我比較好去判斷,面對某種具體的狀況時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態度。

如果,某個不善的表現成為個性,那麼,當然需要花上長時間的力氣,重新去調整與學習;但如果是隨興的一時之作,也許,體諒理解暫緩延後處理等,比起當下立即的斥責與憤怒,才更能掌握處理的核心。

複雜的情境,雖然沒有單一的答案,可是,也許把某些原則記在心上,有助於我們給出比較漂亮的答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