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良善與脆弱



良善與脆弱                                25.02.2014

這是胡賽尼的書不管是「追風箏的少年」、「燦爛千陽」或最新的「遠山的回音」令我低迴不已且深有感觸之處。

因為對他人的愛,我們內裡的良善會毫不遲疑在必要時刻揮拳舞爪,以求捍衛他人的安危或關照他人的艱難;但因為對自己的愛,我們也會有不能自已之時,悄悄收起我們的義正嚴辭,只為能保有我們所欲求的安穩、情愛、尊嚴、溫暖與生存,這是我們的軟弱。

不是總有這樣的矛盾,但,偶爾就會碰上兩者相碰撞的時候,也因此逼得我們非得有所抉擇不可。

選取前者太神聖,選取後者也難以咎責太自私。因而,只能企求:保有良善但理解軟弱;面對軟弱且學習良善。

把書傳出去



把書傳出去                                       25.02.2014

總是有這樣的時候,靈光突然一閃,一個小小的點子就進駐腦袋,慢慢醞釀發酵,等待生根茁壯。這樣的靈光,絕非憑空而來,而是在生活的積累中,不知於那個時點接收了一個稍微撞擊到腦子的訊息,然後塵封某處,而於某個時點就東摻西雜地混了一些新元素而被撞出。

這次的點子是:「把書傳出去」。

有幾年的時間,總有幾個大學部的學生在招兵買馬之下,每週有一個早上去到了山下的小學,為低或中年級的孩子們帶領閱讀活動。於我,這像個播種的工作,期盼這些小小的活動能夠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閱讀的種苗,讓他們能夠因此愛上書,愛上書籍為他們所拓展的視野與世界。我們因此稱自己是「種樹的人」。

「種樹」的活動上學期因為時段無法配合而休耕,而這學期小學因為已有安排而無此需求。「雖然無法親自前去播種,但至少可以把種苗帶上吧!」我這樣想著,「把書傳出去」的點子就因應而生。其施行方式是:先送每個班級一本書,等到第一位同學看完書簽了名傳給第二位同學時,再送出第二本書,之後以此類推。

如果追本溯源,可能可以試圖為這個點子拉出幾條線路:
1.      記得曾經讀過一篇把書留在椅子上的文章:不在乎誰拿到書,但求書籍流傳出去。
2.      有部電影叫「把愛傳出去」:每個人幫助三個人,受幫助的人再去幫助三個人。
3.      近來宜蘭開了一家「旅」二手書店,我們造訪了兩次。我才又開始意識到:書籍的流通與流傳好像比供在書架上更重要。
4.      最近看完「遠山的回音」,好想跟別人分享哪!
、、、

而除了在小學進行之外,是不是也可以擴而大之,就從我身邊開展出去呢?

所以,下次若有一本書傳到了你手上,請在首頁的空白處找找,也許會看到我哦!^.^





不能不面對



不能不面對                                      24.02.2014

逃也逃不了。就算摀耳朵,噩耗還是越洋從電話那頭傳過來;就算再留意,失神的車主還是駕駛急奔而來的車子撞上去。

這是媽媽生命中的兩大難關:早些年的喪子之痛,讓她心靈深深受創;晚年才遇上的車禍之痛,讓她身體苦苦難安。但她從未被打倒。

第一關:喪子之痛
那時,舉家都懷著歡欣之意,等著迎接在美國學成即將歸國的大哥。

這個人人稱羨的長子,是我們家的驕傲。雖然他是那個年代時,我們巷子中唯一出國深造的孩子,但我們的驕傲並不來自此。對爸媽來說,他是貼心善體人意的好孩子;對我們兄弟姊妹來說,他是才華洋溢照顧弟妹的好哥哥。

但是,水壩奔流的水可以就這樣不顧情面的捲去他年輕的生命。就在他返國前一天,噩耗重重襲來。

1995年的事情了。二十年來,我還是難以想像當時媽媽到底要流掉多少的淚水,才得以稍稍哭去心中的一點點痛楚。而那哭不去的,揮不掉的創傷,她就在日日生活的流轉中,為自己找到出口:她認真收看「菩提門」、「星海羅盤」等節目,在佛法和生命的道理中,為沈重的磨難尋找正面意義;她將存了五年的保母費(50萬),加上爸爸的部分退休金(30萬),以及其他幾筆小額捐款和一些存款悉數捐出,在關渡國中成立了「永平基金會」,以哥哥之名,為社會留下了一個長遠用來接濟貧困孩子的機制。

這件事,不是我們任一個人的主意,也沒有任何人助她一臂之力。她就這樣想到了,然後去做了。基金會成立後,每學期頒發給清寒孩子獎學金。而媽媽則以每個月微薄的志工費和紙類回收費,涓滴細流的慢慢去壯大這個基金會。

哥哥的離世,有好幾年的時間在街頭巷尾間是個秘密。媽媽說不出口,也無法去細述。遇到關心的探問只說學業未完,或假裝哥哥在異地落地生根。要到時日久了,傷痛褪淡,在有意無無意的猜測與閒聊中,秘密才從極小的缺口中緩緩流出。而新認知的事實漸漸擴大形成新的共識,然後就不再有任何的追問了。

逝去的喚不回。媽媽有時稱羨哥哥好命,年紀輕輕已嘗盡生命中各種甜美(愛書成痴、廣結善緣、喜音樂藝術、好美食美酒),然後就撒手而歸,不帶雲彩不留負擔。只有偶爾在數落身邊子女的不是中,她因想起大哥的孝順而微微紅了眼眶。

這個難關,耗去她多年的心力。但也在面對的過程中,茁壯她的意志與韌性。我以為,爸爸離世後,剪去多年的情感恩怨,她該要好好享受生命的尾端。沒想到竟叫她碰上了這場車禍。

第二關:車禍重傷
她喚醒睡在身邊的我,那是她想要小解的意思。這個晚上,她喊了我兩次。我在睡夢中維持著警醒,以致她僅輕輕喚我就可以立刻讓我跳起身來,在睡眼惺忪中替她解下尿布,把尿盆費勁塞入她身下,解完尿替她重新包上尿布,清洗完便盆後,立刻就又倒頭睡去。

可是我知道,她一整夜輾轉難眠。我偶爾張開眼,往往瞥見她在深夜中費力轉換姿勢,甚至坐起。而我睏得連一點起來幫她的力氣也沒有。

她的身體,不知有多痛哪!

車禍的影片中,她將近八十歲的軀體,在空中翻了翻後重重摔落地面。除掉明顯可見的外傷、兩腿右手骨折外,身體內的各器官不知承受了多大的搖撼後才又慢慢安頓下來。那痛,深深內著於骨肉間,就算開了刀接上了骨頭,或外傷很快就退去跡象,但內裡的痛,以及因為手腳動彈不得所帶來的僵硬、不便,都讓她得費上萬般的氣力,才得以在眾人探望之時,還維持住情緒的穩定,笑臉以對。

但她幾乎不呻吟。只有在睡去不能自己時,我偶爾會聽到她身體深處的痛處所凝聚出來的幾聲哀嘆。其他時候,她只會訴苦說,唉,晚上都痛得睡不著。但她就是不會嗯嗯唉唉喊痛。不像過去爸爸生病時,只要一點點不舒服,我們就會聽到房裡傳來的呻吟聲。好像呻吟越大,痛苦就可以同倍減消。

就是這種從小在生活中所磨練出來的堅強意志力,讓她得以過關斬將,就算再費力,也得把吃苦當吃補,為自己的難處披荊斬棘,殺出一條生路。所以,她很早就開使用左手吃飯不要別人餵食;使出奇招自行綁好繞過脖子的三角巾而無須求助他人;想辦法把沈重的軀體以龜速移上便盆椅而不勞他人抱起;在看護熟睡的夜裡自行挪動身體拿起床下的便盆小解;她甚至還想著萬一稍微能動後就要辭去看護一切自立更生。

這就是我的媽媽。頑強艱韌,老天爺無法拿她開玩笑。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垃圾變寶貝



垃圾變寶貝                           24.02.2014

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應該要一一拍照留念的。

留下那「層層塑膠袋拆開後,包著竟只是一個小盒子」、「以為是電捲棒準備要送給在醫院幫人燙頭髮的Lin,但送出前打開精美包裝發現竟是一堆小錢包」、「塵封已久的袋子裡面裝著我小學三年級運動會時表演原住民舞蹈的配件」……各種各樣在我整理媽媽的住處時所目睹的充滿「驚」、「奇」之景象。

但我實在太急著想要讓那「脫序」、留給物品廣大空間,但卻讓人在裡頭僅能旋身的房子能夠有點新景象,所以,就只好埋頭對抗灰塵,飛快做著「拆開」、「分類」、「歸位」之工作,而無暇留下記錄。

這是活過那個胼手胝足艱苦生存年代的祖輩們所共有的習性嗎?捨不得、放不下,就算只是一顆小小的鈕釦、一個漂亮的包裝盒、一面脫落斑駁的鏡子。於他們,物品之意義不只是因為具有實用、紀念之屬性,而是,物品本身之「存在」即具價值。就算,這輩子根本都不會再用到。

但我還是因為在整理過程中有幾項物品太突出每樣的數量應該都在幾百個之多,所以,在丟棄之前還是替它們留下了倩影,然後向媽媽一一詢問它們被留下的理由。

之一:紙袋小繩索


如果是很認真重視環保的人,在將紙袋放入紙類回收時,就會乖乖拆下兩條作為提袋用的小繩索。這樣的繩索,媽媽留下的用意是:需要綁東西時很方便啊!

之二:藥罐小海綿


有十幾年的時間,每週有兩天,媽媽會去到關渡醫院的藥劑處當志工。她坐在小桌子前,戴起老花眼鏡,拆開一罐又一罐的「維骨力」,仔細數算該有的數量並一一裝袋。那些小海綿就是放在藥罐內最上方,用來保護藥品免受撞擊破裂之用。媽媽留下每一塊海綿,為的是養花蒔草時,可以墊在花盆底部的孔洞中,作為過濾之用。

之三:防潮小包裝


我猜想,也是來自「維骨力」的藥罐中吧!媽媽拆開防潮包,將一粒一粒的防潮乾燥劑拌入種花的土裡,用以疏鬆土質。

垃圾真的可以是寶貝。只是,媽媽,妳留下的數量這輩子應該用也用不完;而且,它們還散落在房子的各個角落,等著被挖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