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找個地方坐下來


找個地方坐下來                                     28.09.2012

純粹是為了要記下那些我在Tübingen遊走時所造訪的咖啡館。

可惜我最是懷念的咖啡館(右二二樓)在夏季時是不開放的,因為人們總愛坐在老城廣場的天光下,享受陽光的熱情。所以,我只能去到其他的咖啡館也許是舊地重遊,也許是重新探索坐下來,點一杯黑咖啡,來塊蛋糕,度過我這個暑假最是閒適的午後。




先說Bellevue(這是什麼文啊?)。
先前,它的名字叫做「Neckar Bistro」(內卡小酒館),因為,它就座落在Neckar河邊的二樓。從大片明亮的窗子望去,Neckar澄綠的水、水上悠游的撐篙船,以及河邊挺拔的大樹和古老的百年建築都盡收眼底。


雖名為小酒館,不過,我們去的時候都是為了喝咖啡或吃上一盤香酥的烤馬鈴薯塊。易主前,點了咖啡會加附一小塊餅乾的小惠因為改朝換代而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咖啡盤上多了一隻紅色的小瓢蟲。瓢蟲亦是送給客人的小禮物,立體的身軀下附有黏貼紙,可以貼在任何地方當成小裝飾。K收集的四隻小瓢蟲,兩隻送給了與我們同車前往義大利的韓國母女,用來答謝她們調動行李與座位,以利我們全家得以共坐的親切善意。

再說Café Lieb(愛的咖啡)。
我不曉得這咖啡館究竟是全德連鎖,還是Tübingen特有。反正,從我留學時的兩間,慢慢擴張至今已有五間或大或小的店面散佈在這個小城裡。


Café Lieb的最大特色在於麵包與蛋糕樣式繁多,價格不貴,且還有隔日麵包半價的優惠。MOMO之前上音樂學校的律動課程時,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和K往往就在學校對面的Café Lieb,站著那兒邊喝咖啡邊聊天,等著接MOMO下課。那時,我甚至曾經前去詢問打工的可能性。心想若能在此打工有多好,麵包蛋糕應該就有員工價。只可惜連麵包店的工讀都要求要有相關的受訓資格。於是,當不成工人就只好常常去當客人。

Café Hanse要到我這次回去時,因為約了以前的老師才真正知曉其名。要不,之前我總稱它為「Steh Café」(站著咖啡),因為,來店的人沒有座位可坐,只能站在高角桌前考驗腳力。但這次造訪,它在門口擺上了圓木桌,桌上還裝飾了當季的小花,我們當然就找了座位坐下來享受早餐或午茶的悠閒。




Hanse位在大學的小餐廳邊,咖啡濃純。中午時分,總是人潮來去。午後,喧騰熱鬧褪去,留下一片沈靜的氣氛。博士口考前,我就站在窗前,望著路上的街景,看著來來去的人,藉以專注並安定自己。

這些店啊,成了我在Tübingen時重要的慰藉之地。過去認識的朋友大都離去了,但至少,這些咖啡館還在,讓我得以有回到家的感覺。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美景亦在回眸間

美景亦在回眸間                                 28.09.2012

這是在義大利旅行時發現的新經驗。

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們總是手拿地圖向前走,試著從不熟悉的地名中,辨識出可能的路徑與方位。向前、向右或向左,慢慢逼向目的地,等待接受新景物的衝擊。



然後有一天,就在不經意的回首間,我才突然發現,啊,那被我拋在身後的景致,竟如此迷人。湛藍的天空與雄偉壯麗的建築物,總在義大利的大街小巷間,交旋出各式角度。因此,不能拿著相機拼命搶拍面前的景物,而得回頭從另一個角度瞧瞧剛剛走來的路徑。







寫至此,竟就想起了好久以前讀過的人生座右銘:「頻頻回首走不了遠路,不回首則容易走錯路。」

回首,竟成了人生與旅行的重要動作呢!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流經城市的河流

流經城市的河流                                    24.09.2012

我不擅長也不適合寫遊記。我拙於描寫景物與風光之美,也疏於沿途收集資訊留下相關記錄。可是我去了德國近一個月,還途經瑞士停留兩日,且在義大利的國土上游走半月。這,總得有點交代吧!

於是,只好敘說那流經城市的河流所留下的印象。



蘇黎世的力馬特河(Limmat)是我們抵達瑞士那天的午後閒逛之地。這條河的河畔餐廳林立,遮陽棚沿途張開一朵一朵綠色的紅色的小傘。餐廳的酒保們白襯衫黑領結,在觥籌交錯之際來來去去。我們被瑞士的高物價嚇到,連菜單都不敢瞄一眼,只找到了一小段石牆,坐看水面上的白鵝在河裡嬉戲。



流經比薩的阿諾河(Arno),其河名讓我們好親切,因為我們常常就這樣喊著家裡的小傢伙,於是站在河邊指著河跟他笑稱說:「這是你的河。」可是阿諾河其實一點都不親民。河邊的建築排排站立,所留下的道路只夠用來行車。所以,沒有林立的餐廳,也少有行人來去。我們只打橋上走過,欣賞湛藍的天空與河水相映輝。



威尼斯的河水,在不同的地段,交織出不同的風景。它可以有聖馬可廣場邊的壯麗奇景;但,在巷弄之間,它卻僅是尋常人家窗外的一小方天地。不過,大部分的水道主要用來作為交通運輸之處,河邊當然也盡是餐廳了。我們初抵威尼斯那日,漫無目的的閒逛,也因此就隨意找了家河岸邊的餐廳就坐。除了享用墨魚汁義大利麵外,也為夕陽下波光粼粼的河面所著迷。

不過,這些,都不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城市之河。最美的城市之河,還是座落在我心目中的天堂—Tübingen

內卡河(Neckar)靜靜地融進這個城市的生活與脈動中。河畔百年的建築,色彩依舊明媚;河中央高聳的樹木,隨著四季起翻轉色彩;撐篙船上的人,不疾不徐地隨波逐流;鄰近學校的孩子們在河畔踢球競技;人們則隨意跨坐河邊石牆上吃冰淇淋閒聊;一年四季都可以丟下麵包餵食鴿子和綠頭野鴨;九月的時候,河畔則架起了舞台,點點燭火下會有一場水上音樂節盛會。


城市與河流之間,因為人們的設計而構築出不同的互動關係。我因此回頭揣想,台灣許多城市的河流呢?淡水河、基隆河、愛河、大甲溪、大度溪、濁水溪、曾文溪、、、這些河畔,應該也有豐富的樣貌吧!?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在異語中沈睡去


在異語中沈睡去                                            24.09.2012

應該是「義」語吧,我想。因為,我們正搭乘著從瑞士開向義大利的火車,準備展開這個暑假後半段的義大利之旅。

不過,對我來說,那喃喃的聲響更似「囈」語。切不開音節,聽不出意義,語言還原成聲響。高高低低、抑揚頓挫,間雜著也許是嘆息也許是輕笑也許是感嘆,我因此彷彿像在聆聽一首樂章般,緩緩沈睡而去。

可我的「異」語經驗並不總是這麼從容。

大學時,我的同樓層室友進駐了一對菲律賓夫妻。當時懵懂無知,現在清楚想來,那個年代,尚未通過合法引進外籍移工的政策,他們應是,「黑工」啊!

我從來都未曾瞭解他們究竟如何生存下來。只知道,他們的作息是如此不定,以致於我常常為了要躲過與他們照面而得在房間裡細細聆聽一陣,以便確認無人在廚房或客廳走動後,才敢踅去洗手間。

不想照面,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身份,而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菲律賓人英語溝通無誤,但對我來說,可是莫大障礙。我好害怕好擔心啊!國中高中各三年的英語教育,完全沒能讓我有膽開口跟他們說話。即便,只是簡單的問候,都會讓我驚慌,深怕開了端後,那,後面若要繼續交談下去可怎麼辦才好?

這種對於「異」語的恐懼,為我初期的留學生活帶來莫大的阻礙。害怕別人不瞭解我,更怕我不瞭解別人;深深擔憂每個閃失將會影響生活大計或暴露自己的無能。明明知道多說多練習是語言精進的重要法門,但,那跨不過的心理障礙,那害怕變成愚拙模樣的擔憂,都讓這段異語學習之路更顯蹣跚。

可我畢竟就過了六年半的留學生活。重回德國,曾經的「異」語變成如此熟悉。熟悉到踏上了義大利之後,立即能在人潮中抓到極細微的蛛絲馬跡,且因為辨識出德國「同胞」的身影而倍感親切。

站在義大利的土地上,重新經歷異語經驗。雖然深知語言是重要鎖鑰,它會帶領我們敲開文化之窗。不過,不打緊,在義大利,做為觀光客,我只要比手劃腳買到好吃的冰淇淋即可。至於那聽不懂的「義語」,且將它當成「囈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