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不要矮化大學生

為了這件事,和同事與同學有了一番討論。下面所寫的,是最最原初的感受。

不要矮化大學生 18.11.2008

很錯愕的打開那封信,標題是:「新生活運動」;內容是:由大一學生票選十五位生活與學習習慣最需要改善同學。

我的錯愕來自於兩點:
一、這些學生是大人ㄟ!進到大學,終於,他們離開了家,得以開始學習自我負責、自我規劃、自我選擇人生。而這樣的選擇與學習需要時間,需要空間,需要支持,而不是需要被評定。
二、如果要選楷模,我覺得尚可接受,挺多就覺得大學中小學化嘛!什麼時候了還搞模範生選舉。可是,現在票選的是「生活與學習習慣最需要改善」的同學。喂,有沒有搞錯,誰能來決定我的生活與學習習慣需要改善?每天六點起床、九點睡覺、每堂課必到、乖乖抄筆記,這樣才是「正確的大學生」嗎?好,就算這樣很「健康」、很「上進」,但是誰規定一定要過這樣既健康且上進的生活?為什麼別人有權力/利來決定我
「八點疲累睡去,清晨四點起來,跑步一圈頭腦清醒的想著大學教育的目的何在,決定翹掉早上八點小文老師無聊沒收穫的教育概論,回床好好大睡一覺。下午繼續翹掉必修台灣教育,與同寢室歷史系的人辯論馬克斯當年提出來的階級衝突所具有的矛盾。晚上約了樂團的人大唱自己創作的『我對大學很不滿』的歌,且因為創作思緒旺盛,結果不小心寫歌寫到兩點上床。第二天八點從床上彈跳起來去上小張老師極富哲理且刺激思考的西洋哲學史,然後繼續翹掉毫無生氣的教育哲學,決定來讀凌拂的『山童歲月』」
這樣的生活與學習習慣需要改善?

好,那麼妳告訴我,作為一個大學老師,當妳看著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或者考試考得慘不忍睹,甚且開始常常蹺課時,妳要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是要留給所有的老師。而我的答案是:

我會先檢討自己,先看看自己的課是不是上起來令人奄奄一息難有收穫;檢討學生來上這堂課究竟是屬於自己的選擇,還是被強迫、被規定而來;我會問問學生的意見,是不是考試或上課方式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讓他們覺得對他們的思考與成長比較有幫助,讓他們願意心悅誠服的一起來到課堂上分享經驗與想法。

就算所有上面的問題都獲得解決,但是學生就是不想來,那,我只能合掌祈願,誠心祝福他找到自己人生的路。而如果需要,我也願意相陪一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