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十年如一日

十年如一日                                              01.09.2017

那棟建築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了。我拾級而上,每踩一步,樓梯板就也應和著發出咿呀聲響。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就住在這棟古蹟的三樓。

2008年第一次回訪德國時,我們相約在市政廳前的廣場上。他那時還敏捷有活力,我們在耀眼的陽光下,坐在廣場露天咖啡座上侃侃而談。那年,我寫了「白鬍子老公公」一文以資紀念;2014年前去探望他時,他中風過的身軀已無法隨意踩著腳踏車呼嘯出門,也無法繼續與師母及朋友們一起演奏大提琴。我坐在他的客廳與他聊著,不免想起他之前意氣風發的模樣而感傷。「我的博士爸」一文即為這段會面留下回憶。

三年未來拜訪,但老師母打開門時迎接我的燦笑身態、老師坐在椅子上與我閒話家常的模樣,以及我們一起合拍相片的角度,都與三年前無異啊!老師甚至還完全無視於我頂上明顯可見的灰白髮,笑說:「妳還依然是個少女模樣呀!」

但時間並不真的凝結。三年來,他中風過後的身軀,在持續不輟的復健下,雖然無力讓癱瘓的左邊回復往昔的靈活,但至少讓他可以自行拄著柺杖下樓;而最未曾停歇的是,他總還是孜孜矻矻於學術研究中。三年前來訪,他致贈新書作為見面禮;今年來時,他又在甫出版的新書上簽下姓名與祝福。

2000年時,在完全不相識的情況下,他收留了我這個異國來的博士生。時隔17年,每每回首那段日子,或者與其他人的留學過程相較,我總因為自己能有這樣的指導老師而感到慶幸與感恩不已。在我進入學術之途上,他是重要的關鍵;在學術研究上,他的精神與毅力更是一個典範。

我總想著,如果不是因為中風,他應該也會如同口中所談論著的老同事般,還在各處活躍不已。然雖然無力遊走四方散佈學術熱情,但他也還守著一張方桌,努力繼續思考著教育的可能性。


2017年,他的最新著作名稱為:「關係教育學」(Beziehungspädagogik)。如果在網頁上搜尋,寥寥數筆資料中,幾乎都是有關他的著作的介紹。在生活上,中風過後的身軀讓他步履維艱,但在學術路上,他心智的敏捷讓人望塵莫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