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變成大明星

變成大明星                                   22.07.2016

當我的眼睛逡尋在超市的架子上,好奇探查印度的種種新鮮事物時,眼角瞥見三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嘰嘰喳喳小小聲的說著話,且眼神時不時就飄向我們。當她們挨近我們身邊時,我笑著說了聲HELLO。其中一個英文比較好的女生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與我們攀談。她用很簡單的英文說她們很想也很高興可以跟我們說話,然後,讚美了我的美麗(!?)後說要與我們合照。

就在超市窄小的通道上,我們留下了這張倩影。


這是我們在印度第一週中比較誇張版的經歷(唯一勝於此的,大概是第一天工作坊結束時,參與老師們想要與我們拍照時的熱情)。其他在路途上、商店中、餐廳裡的經驗雖然未到這樣的程度,但是我們身上所接收的各種好奇的眼光,以及熱情的招呼問候(甚至就在大馬路上擁擠的車陣中,不只一次,摩托車上的騎士們挨身詢問坐在嘟嘟車上的我們從哪裡來),真的不小心就讓人有種躋身大明星之列的錯覺。

看著照片,我看見自己笑容綻放。

如果,我對於文化之間的差異、優勢、霸權等議題不敏感的話,那我的笑容應該就完全是開心的。可是,我知道在那樣的時候,我的心裡其實隱隱覺到不安。這個不安是因為擔心著:是不是只是因為經濟或文化表面上相對有點優勢,以致她們「誤解」了我們(就像很多時候在臺灣,許多人可能爭搶與外國「白人」拍照,但是卻不一定對膚色比我們更深的人種帶有同樣的熱情。)?以致對我們展現出更大的熱情?

而在印度,我是不是就是皮膚比較黑一點的「白人」!?

可是,我也不想被這個擔憂困住。我相信,唯有真誠的相待不管是短暫的交會,或更長久一點的相處,才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王道。


拋開那些隱然糾結的情緒,我請她們幫忙推薦印度特色之物。小女孩畢竟是小女孩,指著兩款餅乾說:「這個很好吃!」我們接受了她們的建議,並想留下她們的郵件地址寄照片給她們。但翻遍包包卻找不到紙筆,情急之下,我遞了名片給她們,說:「寫封信給我好嗎?這樣我就可以寄照片給妳們。」小女生開心的收下了名片,只是,三天過去了,我們還在等待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