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善用AI-1


善用AI
1                                             06.07.2024

以我這種對於科技保持相當距離並且也真的是理解有限的人來說,我的AI使用實在是處於極為低階的等級。譬如,我最常使用的就是翻譯與文法檢查功能。翻譯可能是中翻英/德,或相反過來德/英譯中;而每每用英/德文寫完書信或文章後,我也總會丟給它幫忙檢查一下使用的語彙與文法是否有誤很驕傲的是,德文日常書信用語常常幾乎正確無誤^^)。

這個翻譯的功能,近日最好的發揮是,我找出了過去在德國每回拜訪指導老師後所寫的文章,請AI翻譯後,配上當時的照片寄給了老師和師母。他們的開心溢於言表,就寫在寄給我的回信中(以下當然也是動用AI翻譯後予以潤飾過的內容)


親愛的曉雯

我們剛剛一起讀了您寫的故事,我很高興且印象深刻!

現在,我的丈夫口述了以下的內容給您:“這些來信證實了我有一個聰明又可愛的博士女兒!

我非常高興,您把我們相遇的過程描述得如此生動,並敏感地反思了這些經歷;您也以感人的方式,設身處地為我著想。

您的文章是一份珍貴的寶物!誠摯感謝!”

如果我們能保持聯繫會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祝您一切安好衷心的問候

Ludwig und Adelindis Liegle


不過,這封信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裡是要說的其實是上面的幾個字予以潤飾過」。AI翻譯的功能雖強,但翻譯出來的結果總還是有些拗口;或因為所使用的中文詞彙主要奠基在簡體中文資料上,所以也不甚符合我們的使用習慣這也是為什麼讀著學生的作業我一眼就可以判別是否由AI捉刀)。因此,若僅照章全收,就也太看輕了我們本身所具有的語文能力所以前提是,必須具備一定的外文與中文程度,才能予以判別)。

不能照章全收的,當然也包括它給出的內容。

就知識層面而言,AI以龐大的資料庫為後盾,實是它無人所能企及的強項。但若牽涉到思辨、評斷等能力時,我們有時候也不見得會被打趴。譬如,以我自己的學術研究來講,雖然若丟給它某一主題,它會有模有樣將內容條列整齊彷彿很有邏輯,但每每深查之後就會發現所生成的內容粗略;除此之外,我曾閱讀一篇文章後,比較自己和它所給出的評論,總還是覺得自己的評論更高明^^),因為它所給出的大半多是泛論。

但它真的很會生成架構這也是為何期末的某堂課程中,我大落落地鼓吹學生使用AI。我說,有時候我還真的有點懊惱你們為什麼不使用。但我也提醒他們,如果要使用或者說,如果不學著使用,就等著被會使用的人遠遠拋在身後),就得使用有方。使用有方是把它當成參考架構、資料來源建議。但文獻的閱讀、重點的筆記,筆記之後的組織、綜整等,還是得靠自己。

可是令我更懊惱的是,教會他們使用之後,不少人都整個把內容貼上來而完全棄守自我所能發揮的功能。其結果就是,改作業的我變成是在幫AI修改(可以看出我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