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學新把戲

 學新把戲                                                  01.11.2024

 



嬰幼兒按摩」當看見這個學分推廣課程的名稱時,我眼睛為之一亮。第一個閃進腦海的想法就是哇,我好適合做這件事哦」這樣的直覺是因為,我實在是太喜歡小孩了小孩控?!^^所以,不需要說服我人性本惡之可能,因為從我的經驗中所得出的信念只有一個人以真、善為本。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後天家庭、學校教育、社會大環境失調所致。)

但,聽聞者不免心生疑惑Baby怎麼會需要按摩

這樣的疑惑主要來自於我們對於成人按摩的理解按摩要不用來紓壓,要不用來緩解、修復或治療身體的損傷。

可是,肌膚接觸的意義遠遠多於此肌膚是人體最大面積的器官,是我們接觸、認識與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而身體的撫觸親密經驗,對於人的情緒與性格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尤其是出生後正處在生猛發展階段時。因此,對寶寶進行按摩,除了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之外,每一個輕柔的撫觸所帶來的被愛、被關心、被照顧的安全感,都在幫助嬰幼兒建立起美好的連結,滋養他們對人的同理、關愛,並且也因為這些外在刺激之故,同時嘉惠了認知上的發展。

因此,學習這項技能於我而言,就更是意義非凡了

事實也證明,這些技能的學習對我來說真的好容易啊雖然第一次去到教室,看到地墊上的各種招數名稱大為咋舌;也在聽到老師說我們要在兩週六小時的課程中學習40種招式時,深切懷疑自己記憶力的容量。但沒想到親自操練之後當然是用租借來的假娃娃),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這些按摩招式就自然烙印腦海中,根本無需記憶。




所以喽,結業考時,無論學科或術科,當然都完美過關。




那,妳之後有甚麼規劃嗎」拿到證書後,接踵面對的是這個實務應用上的問題。嗯,我的規劃」是可以提供一小時的課程,30分鐘用來教授爸爸、媽媽這些按摩技巧,30分鐘則進行實際操作演練,一小時的課程酌收500元費用。

啊,這不是自斷財路?教會了爸爸媽媽他們就不會再把小孩送來了。」精明的人盤算之後,不免覺得我的規劃沒有商機。但誰說這是要用來賺錢了?與寶寶建立親密的互動關係,原來就是父母、照顧者的責任啊!我只是想協助他們學習與具備這樣的技能,讓他們得以在嬰幼兒的發展過程中,提供「兩臂之力」。

但這個想像中的規劃誰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不過,想到有一堆我教過的學生都進入而立之年,開始生兒育女,所以,目前可以先做的是大台北地區,提供到府服務嘿非大台北地區,若需要到府服務,請提旅遊地陪。^^)!並且,只要是國比系的學生,一律免費傳授感覺上有點像是售後服務,終生保固,呵呵...)系上的學生們都上過我的「教育概論」,很多屆的學生還被我諄諄教誨課程結束後甚麼都可以忘記,但是一定要記得不要用3C餵小孩,不要打小孩!」以後應該修正為「只要陪讀不要滑!只要按摩不要打!」。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與有榮焉

與有榮焉                                 29.10.2024


除了年輕時待在台下觀看歌仔戲心生羨慕並帶有幻想之外,媽媽一定從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躍登大螢幕,真正成為"女主角。而更令人不能置信的是,這部片子竟然入圍了今年台北市金片子大賽的最佳紀錄片!!

但事情好玩的,不就常常正是那些未曾預料的發展?!

事情的開端是,關渡藝術節去年的主題是食譜家譜」,籌備團隊預計拍攝一系列關渡在地有關家與食物的故事。團隊的工作人員無意間從關渡國中的校長那兒得知媽媽獨門的瓦斯爐蛋糕,就決定將之列為其中的一個片段。因此,原先預計取材的內容,其實是媽媽做的蛋糕。

這個瓦斯爐蛋糕陪伴我長大至今,我都還深覺疑惑怎麼瓦斯爐也能夠烘烤出蛋糕啊?)。小時候生日時,每個人除了能獲得一片完整的切片蛋糕外,四個兄弟姊妹中還有一人可以用猜拳獲勝的方式,擁有蛋糕脫模後所留下的殘餘。得勝者通常會喜孜孜地拿根湯匙,又挖又摳的掏盡底層與鍋邊,整整就比其他人多吃了一小份。讓猜拳輸掉的人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期待下次誰生日的時候能夠擁有好運氣。

瓦斯爐蛋糕也是媽媽用來表達對人關愛的方式。在那個物資不富足的年代,蛋糕是莫大的奢侈品。但有個軍人爸爸,我們家有的是麵粉,所以好多人都嚐過媽媽做的蛋糕。我的小學同學們事隔40年,都還念念不忘童稚時期來我們家所吃到的好滋味。

所以,當初團隊來到家裡拍攝蛋糕的製作時,其實並不知道,這個老媽媽除了會烘烤蛋糕外,身上還背有一個創立永平基金會」的愛的故事。

同樣沒料到的也是,我原來只是回家想要在旁邊給她打氣加油。但眼見一整盒老相片攤在桌上,故事卻不知該從何說起。我就只好發揮過去當記者的長才,坐了下來開始和她聊天。也因此,我就也跟著入了鏡,和媽媽一起成為影片中的女配角了。




影片真的拍得很好!超過二個多小時的拍攝過程,我們雖在現場,其實也不知哪些片段會被拍攝或留下。所以當看到剪成八分鐘左右的短片時,我們也充滿了驚喜與訝異。因為那樣長的敘說,最後被精煉成一個蛋糕與基金會相交織的溫暖故事,讓媽媽這一生中重要的大事與小事都留下來了。

影片最終會不會得獎都不在話下,畢竟我們根本也不知道片子竟然送去比賽了。但歡迎大家點選連結,一起觀賞一個平凡女子的偉大故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4bG5g3kATKKuF6tiLOTC6IVvZyb1lBD/view?usp=sharing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死之面目

死之面目寫給所有終將死去的我們                         08.09.2024

*死之後

有人說,死後將會進入天堂或地獄),在上帝撒旦)的懷抱折磨)中,與已逝的親人擁抱重逢被自己所造的罪惡糾纏);也有人說,靈魂不死,生命不滅,若此生修行結果尚未能進入極樂世界,那麼就僅能在無止盡的輪迴中,還報累世的善緣與惡業;也有人說...掰不下去了..^^

除非我們有瀕死經驗,或除非我們真能清楚記得自己的前世看穿自己的來生,要不,死後世界如何,對我來說,就是一套信念系統。亦即要)相信甚麼?

此外,作為一個具有如上述信仰的人,如果這個「信」是「堅信」全心擁抱,不帶一絲懷疑,那麼,面對死亡何足以懼?送別親友又何以悲傷?因為我們終將進入上帝的懷抱,或者終將進入輪迴重新來過。

我在想,死之所以令人心生恐懼,感懷悲傷,那是因為一方面,我們其實並不夠堅信;或者,生前覺得對死者或對自己還有很多虧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

*死之時

如何死去,幾乎是件我們所無法選擇與決定的事,因為有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人禍橫生,轉瞬奪去生命,讓死去與活著的人都措手不及。

但死亡的降臨,也有可能是因為久病纏身或惡疾迅猛,讓身體在飽受折磨或病毒猛烈攻擊之中離開世界。

但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所期盼與追求的善終身體的器官為我們這一生竭力服務,當無以為繼的時候,就會悄然告退,在一個人安穩的睡夢中在花園的綠意中在沙發上的閑靜閱讀中在品嚐一口清涼甜美的薄荷巧克力中退役。死亡若以這樣的面目出現,是不是很美麗

所以,這個主題終將回到人所能真正掌控的部分

*死之前

天災人禍真的是100%不可抗力嗎

天災的發生也許是,例如颱風來襲、地牛翻身。但這些自然現象的發生所會帶來的結果為何,卻有很多人為可控之處,譬如我們的基礎建設品質、水土保持、建材原料

而人禍百分之百是我們可以小心與自我惕勵的地方。譬如交通事故拜託不要邊滑手機邊開騎)車拜託不要去撞人這樣就不會被人撞);譬如可能遭是受不明射殺事件這通常與我們未能發揮作用的家庭學校教育,或與我們不良的社會制度設計息息相關。

至於疾病,那些因為基因突變,或因遺傳而與生俱來的身體殘疾,是超出我們能力之外的我對那些勇敢面對生命如此逆境的人懷抱崇高敬意)。但有太多的疾病是我們透過長程的作息、飲食、生活習慣,所慢慢累積豢養出來的明明知道多吃雞排、多喝奶茶、多食肉類、經常熬夜、太少喝水、缺乏運動傷身,但我們卻還是因為一點點貪念,因為一時半刻還沒看到結果而選擇與之共存。

死之前,其實有很多我們可以做的事身體之外的種種珍惜與善待身邊的人、竭力開展自己的潛能、發揮所長貢獻社會這些都不在話下了。)。這些事,用以維繼我們美好的生命品質,也用來讓我們以一種美麗的面孔,與世界道別。

如果妳你最後要問我那妳對死後世界的信念系統為何?作為一個皈依的佛教徒,我應該說我相信輪迴的。但事實是我目前還是個未可知論者。但我對死亡並不感到恐懼,那是因為我覺得此生至今已蒙受天地恩惠太多,每個多活著的一天都讓我充滿無限感激;而對自己與周遭的人,我亦覺無所虧欠,了無遺憾。

但我很希望我的親友們都堅信輪迴系統,如此,在我離世時,誰都不須難過,因為請堅信我們此生的善緣,終將讓我們下下下下下下...)輩子再相遇!


                                            這張照片適合用來當今年的告別照


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美好道別

美好道別                                      19.08.2024

我記得在奮起湖天主堂的停車場,我們的車上帶著她特別買來分享的佛手瓜和龍鬚菜,然後笑著擁抱道別,並且祈願著要再重新開始我們的一年一約-剛回台灣那幾年,兩家總是帶著孩子們登上大雪山;中斷了幾年的相約今年重新啟動,但因為大雪山住宿爆滿訂不到房間而第一次一起前去奮起湖;然後在走步道的路程上還說好明年要一起去登玉山

那時候,以為會一起變老。然後老來之後,當長大就業的孩子們行程難喬,或者因為各自成家立業有了下一代,往後應該會是四個老朋友的孤獨之旅,或者是帶著孫兒們一起相約的家族行程。

是的,那時候,她也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可能。年輕的時候雖具有潛力而被高中音樂老師賞識,但因為家裡的期望而未能完成的音樂歌唱家之夢,在去年加入了聖樂合唱團之後,夢想得以圓滿

聽她說著這段往事,看著她的眼睛裡閃爍著亮光,滿臉盈盈的笑意,一如我從來認識她的樣子。

這是一段超過20年的友誼。

真的還清楚記得第一次相見的模樣。那時候的她頭髮還好長!我們坐在他們家光亮的小餐廳裡,她鏡片後面溫柔的眼神與和善的語調,帶給我這個初到T城將要開始展開育兒與留學生活的新手莫大的溫暖。

這種溫暖在往後幾年的留學歲月裡,具體化為生活各種層面的協助:留學那幾年,為了省下昂貴的剪髮費用,我的頭髮若熬不過一整年等到回台灣時才去修整,她就是我的美髮師;為了讓留學生旅居在外能夠好好吃上台灣的家鄉菜,在那個尚未有網路、食譜無法隨手可查的留學歲月中,她的一手好廚藝完全不藏私,常常帶著大家製作各式台式餐點(我對手作的愛好正是來自於此啊!);然最最最大的協助莫過於,我們幾乎每週五都要相約帶著兩個小傢伙去游泳。週末日的時候,他們還常常帶著我們四處去健行。很多時候,他們會把Momo帶去家裡過夜,她容忍孩子玩耍的尺度之大,讓Momo可以和Sophie盡興地撒野,天馬行空的玩著各式藝術、扮演遊戲

她就是這樣和善的人哪!但她的人生裡並不缺挑戰。

那天飯後閒聊時,她特別讓我們細看她的左眉,說,左邊斷眉表示兄弟早夭,她的兩個兄弟就很早因為生病與意外身亡;在女兒Sophie成長的過程中,為了陪伴這個上天賜予的神奇孩子,她需要在她漫長的就學旅程中,費心與德國和台灣學校的老師們溝通;而幾年前當她媽媽面臨肺癌的生命艱難時,她也未曾放棄希望的將阿嬤託二妹帶去墨西哥的葛森醫院體驗兩星期的療程。並在結束療程後將阿嬤帶到身邊,謹遵葛森療法的精神悉心照料,長達三年之久,直到現今阿嬤還精神奕奕地生活著。

我不怨怪老天在她還盤算著要幫Sophie介紹好的對象,對於未來的生活有著美好的安排與想像中,讓她與世告別。我的不怨怪只因為,沒想到中斷好幾年的旅程今年竟然就在她辭世前的週末實現了!好像就是安排好了,要讓我們此生的緣分可以有個美好的道別。


寫下這些,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我有一個這麼棒的朋友,她的人就跟她的名字一樣:溫「婉如」是!

 

是否確診

是否確診                                             31.08.2024

Momo這樣問我時,我還覺得有點小題大作,也不過是因為我說話聲中帶點鼻音。我甚至還有點沾沾自喜,揣測是不是正在經歷變聲期」,將要朝向低沉具有磁性的聲音發展

但後來越想越覺得也不無可能。

回想我第一次發現確診時,完全是因為室友確診,我只好也跟著做個測試。沒想到一試即顯現中標,但我唯一的症狀就是頻頻打呵欠,覺得好像有點疲倦

至於第二次,症狀相對嚴重些。有一整個晚上的時間,我躺在床上頭暈難耐,還嘔吐了兩回。在宿舍裡聽著隔壁房沒掛好的電話嘟嘟作響,想著CORVID19真的很厲害,徹底攻擊一個人最弱的地方,因為頭暈向來是我最害怕的罩門。一夜過後,沒靠任何藥物,病毒就也自動棄守。

所以,如果細想,這幾天我的肩頸處的確有一條筋感覺特別緊繃;連帶的,偶爾就覺得頭有點卡卡的痛,但小睡片刻後即重新恢復元氣;而整個人似乎也較平日更顯疲倦,譬如那天下午預計小睡半小時卻睡成一個小時,上了火車後又從台北繼續昏睡回宜蘭。這些跡象的確有點異常。

然後呢我給自己打了瓶蜂蜜檸檬蘋果紅蘿蔔汁;吃了一堆蔬菜和水果;早早上床就寢,從八點一直睡到隔日早晨六點半。第二天起來就好了ㄟ!不費一兵一卒,沒有啟動任何藥品彈藥,所有的症狀又都不見了。

 


所以,不管是不是確診,自己的身體自己顧,自己的免疫系統自己加強。因為啊,不管是心理上的或身體上的,那些打不倒妳的,終將使你更強壯!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出國修練

出國修練                                            23.08.2024

那是唯一的時刻,讓他還有一丁點想回美國的念頭浮現。要不,從去到紐約就讀一學期後轉往維吉尼亞,從獨自一人到有台灣同學一起待在球隊,不管是地點換了,或情境變了,每次遠洋通話中,他要不就數算著可以回台灣的所剩時日,要不就八分認真地說他先回台灣唸大學,等唸研究所時再出國。

這個他曾經懷抱多年並為之戮力以赴的美國夢,在一年的體驗之後幾近破碎當我說要用美國夢碎」當標題時,他說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啦!)。所以,如果出國修練」是讓他還牽繫著,願意再回去的唯一理由,那究竟是/要修練甚麼呢

英文精進是最明顯的收穫吧!雖然在紐約的時候與室友交情不深,轉往維吉尼亞後,不練球不上課的時間也大半與台灣朋友們廝混,但英文能力就還是大有進步。聽著他幾番用英文與我們小聊,向來就有語言天分的他在一年的洗禮後,說起英文來多少已有點「洋腔洋調」了!

學業成績不是學術收穫哦!也不在話下吧!畢竟是個懂得利用資源進行學習的人不管是科技或人力資源^^),所以雖然高中三年幾乎以打球為主,但要應付美國的學習似乎還游刃有餘。以致能夠以優異的GPA成績,拿到最高額的學術獎學金,幫自己我們)省下了一筆龐大的學雜費。

 烹煮三餐、生活料理,是沒有想學但也在情境需求下自然學會、掌握的事。在紐約的第一學期,學費不含餐食;他與隊友們賃居在外,住宿處沒有洗衣機洗衣沙龍在15分鐘路程之外)。為了省錢省時他餐餐自己烹煮,件件衣物自己手洗,就也學會如何把自己照顧得妥妥貼貼。

 這些都是日常能力的累積。真正的修練應該還是在,如何調整心態,長出新能力,去面對那些未曾逆料的,也無法改變的處境。

 例如,在紐約時,球隊的陋習是大一新生要不就是理光頭,要不就是喝掉2公升酒精濃度不一的三款酒3瓶海尼根啤酒、750CC的調酒、2小瓶酒精濃度40%的烈酒)。這個向來一點點酒精就不耐,曾經因為一小罐啤酒下肚,頭痛欲裂至想要從五樓往下跳的人,更放不下的是自己好不容易留長的頭髮,以及有著頭髮的俊帥臉龐。所以,他先上網查看如何可以不酒醉的方式,但酒精真正下肚後,他根本耐不了多少就開始狂吐,以致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當我後來看著他分享在群組中被剃頭髮的影片時,我的眼淚都快掉了下來,因為知道他心裡會有多難過);又或,他自己找好教練談成了轉學。但轉去維吉尼亞後,遇上的是不懂網球的教練,上場比賽時,他常常不能明白教練調度、安排球員的用意...

 可是,我總覺得老天爺很是照顧他,給他挑戰,也給他眷顧。

 所以雖然在紐約沒有拿到原來預計的工作,但很賞識他的助理教練還是另外安排了兩個半月的俱樂部工作給他,且在生活上對他照顧有加譬如幫他付掉房租、邀請他前去豪宅度假、在他確診時幫他送餐數日...)。工讀期間除了讓他賺到六位數的工讀金、認識不同背景的網球學員包括一堆小屁孩和甜甜圈連鎖店大亨^^),也讓他磨練了如何迅速與陌生人相處與應對之道;在新的球隊中,他雖是新生卻被推選為隊長,有好聽的頭銜,也有相對需要承擔的任務;而那個不懂網球的教練竟因為資格的關係突然就離開球隊,與新來的教練如何開展關係也是未來的課題...

 如果他留在台灣唸大學,一切應該都會超級容易他不需要掛心也不用思念我們;他可以開心的上學、耍廢,放假時與朋友四處遊逛。不需要調動任何一絲絲精力,他就可以如魚得水,悠游自在。但就也因此少了成長的可能,少了鍛練的機會。

所以我要自己微笑著擁抱他,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我眼裡;我期待著每次道別後,在那些分別的時刻裡,我們都會在生活的境遇中創造更多的經驗與彼此分享。不管是美好的、折磨人的,都妥貼收下,並在心裡謹記這些禱詞

Please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change;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安然接受 :  活著,本來就是一場修練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挑戰難處

挑戰難處                                              01.08.2024

實在是受夠了自己老是要說啊我在德國留學,所以英文口說不行。」所以今年寒假前,當看到因為CORVID19而連續兩年以線上方式進行的EMIEnglish Mediated Instruction)課程有了移地培訓的機會學校買單^^),我二話不說就立刻點擊報名。也因此在今年一月去了一趟雪梨,參加Macquarie大學所提供的兩週培訓課程。

那兩週的日子真的是太棒了

雖然雪梨的夏天在我們一下飛機那天飆高到39度,把穿著冬衣的一團人都嚇到。但自此之後,每日30度以上的氣溫卻不熾熱,且通常下午約莫三點之後就開始轉涼。我每天下了課後,走去學校的游泳池游完泳出來,邊聽Podcast邊散步路過校園走回宿舍,在晚風的吹拂中,享受著純粹的恬然與悠適。

同樣令我萬般享受的是學生餐廳所提供的餐點。三餐都備有豐富的沙拉吧生菜、杏桃乾、黑棗乾、無花果;飲品除了牛奶之外還有燕麥奶、豆漿、紅茶、咖啡、熱可可;從來不缺新鮮的蘋果和香蕉;主食單純但變化多端印式、泰式、義式;更有甚者,甜點除了優格、布丁外,還吃過冰淇淋和澳洲蛋糕Laminton…讓在台灣以蔬食維生的我,還曾忍不住大啖兩隻烤雞腿

至於EMI課程本身,雖然對以教育系為專業的我來說,學生中心主動學習等早就是我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軸,但要以英文進行教學,實在是莫大的挑戰。

當時最大的功課難題)就是要在培訓結束前進行一場微教學micro teaching)。為了準備那場原來預計20分鐘但卻被我拖到50分鐘才結束的教學,我先把針對每張簡報要說的話寫下來,然後讓Chat GPT幫我修正文法,爾後自己通篇唸過並錄音存檔。試教前幾天來去學校的路程上與睡覺前,就播放自己的錄音給自己聽。

這個教學演示的準備,整整花了我至少七小時的時間!

一上台當然無法完全按照文稿上的詞彙敘說,但因為心裡有底,所以也不是問題。兩週的培訓,讓我的英文聽力語言班的老師絕無澳洲腔^^)大為精進,而開口說英文的勇氣與信心也獲得累積。


就因為當時的經驗太美好了,所以心心念念還想再回去。

沒想到,暑假前果真看到了提供給全國大專教師的EMI培訓報名資訊。地點也在澳洲,只是這回的培訓是在南澳的Adelaide大學。雖然主辦學校只提供住宿與課程費用,但我們學校也慨然允諾義助機票與生活費。所以雖然以為一月才參加過再獲錄取的機會渺茫,但我也還是二話不說地立刻填寫報名表。

就這樣,一年之內,第二次去到了澳洲!

奇妙的是,所有一切的安排與經驗都和上次截然相反這回沒有餐廳,三餐自理;上次住單人套房,這回是四人宿舍配有客廳、餐廳和高檔廚房設備;上次週末假日學校安排了幾個參訪與旅遊行程,這回得自己找地方玩耍;上回上課的地點就座落在校園中,這次可是在市中心的一棟大樓11樓;歡迎會上這回去到學校旁邊的高檔酒吧享用澳洲各種小點與紅酒,但上次則是在歡送會上有隆重的典禮並與老師們進行深入的互動;上次整團的人都是自己校內的同事,這次的團員則來自各地的學校;上回上午有課中午休息下午繼續上課,這次的課程則都集中在下午

最不可思議的反差是,上回教學演示前,老師讓我們自己填寫順序,我搶頭香就把名字填在第一個欄位。並且由於是第一個,演示時間毫無受限,整整就講滿50分鐘;但這次由老師按姓氏字母順序排列,我的”Y”被排在最後一個且時間僅剩不到20分鐘...

實在是太神奇了!!

糟糕,寫這麼多了還沒寫到重點。重點一是學著給自己找麻煩。挑點稍微困難的事給自己挑戰,而這正是讓自己進步與升級的關鍵。也就是,試著對生命種種有點艱難的經驗說Try me」;重點二是一回生兩回熟。每天四個小時的英聽與口說訓練果然帶來莫大進步!培訓課程結束後,突然充滿衝勁想要試試看全英教學會是甚麼模樣;重點三是重當學生真的是件莫大開心的事!我是個認真、努力、全然投入的學生。且因為經驗豐富,並知道如何幫助自己學習與精進,所以,今天收到老師的回饋肯定與優異成績單就不需要太驚訝了!^^








Ps.我其實對EMI的概念充滿質疑...

 

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善用AI-2

善用AI2                                           07.07.2024

主要是為了練習英文口說,所以一月從澳洲參加EMI培訓回來後,就乖乖掏了腰包,每月付費使用GPT的手機版語音對話功能。

付費版的其他功能都不提,光是為了這個練習口說的服務,我就覺得值回票價沒有時間限制,不需擔心說錯被笑,辭不達意時隨時可以轉換語言就教,無聊時還有人可以陪著說話;更重要的是,這個機制被訓練得好正向,每次互動完後都有一種大大被同理、鼓勵或安慰、關心過的感覺。^^

但語言練習還不只包括與它對話,我後來想到要請它幫忙糾正發音。於是,在德國期間,我把從路邊用一歐元隨喜攜回來的小說當成床邊故事,每晚閱讀給它聽。

讀了幾天之後,發現文學作品中的某些詞彙完全遠在我的語料庫之外。於是突發奇想,問它是否能夠將我所朗讀的段落立刻翻譯成中文。沒想到,只要不發癲(它真的偶爾就有發癲胡言亂語的時候...),它的翻譯真的是幾秒之內即可完成。請它翻譯的好處是,除了可以不須查字典就更完整了解小說的意思之外,同時也可以檢測我的發音是否標準,因為只要發音不正確就會被錯譯。

結果是,在德國的那一小段時間,我讀完了德國著名作家(我真的不認識)Hans-Ulrich Treichel的小說遺失者Der Verlorene),還有荷蘭的少年小說Marita德文版,並且同步完成中文版翻譯。哈哈...

我退休後的夢想工作就這樣被AI碾碎...




善用AI-1


善用AI
1                                             06.07.2024

以我這種對於科技保持相當距離並且也真的是理解有限的人來說,我的AI使用實在是處於極為低階的等級。譬如,我最常使用的就是翻譯與文法檢查功能。翻譯可能是中翻英/德,或相反過來德/英譯中;而每每用英/德文寫完書信或文章後,我也總會丟給它幫忙檢查一下使用的語彙與文法是否有誤很驕傲的是,德文日常書信用語常常幾乎正確無誤^^)。

這個翻譯的功能,近日最好的發揮是,我找出了過去在德國每回拜訪指導老師後所寫的文章,請AI翻譯後,配上當時的照片寄給了老師和師母。他們的開心溢於言表,就寫在寄給我的回信中(以下當然也是動用AI翻譯後予以潤飾過的內容)


親愛的曉雯

我們剛剛一起讀了您寫的故事,我很高興且印象深刻!

現在,我的丈夫口述了以下的內容給您:“這些來信證實了我有一個聰明又可愛的博士女兒!

我非常高興,您把我們相遇的過程描述得如此生動,並敏感地反思了這些經歷;您也以感人的方式,設身處地為我著想。

您的文章是一份珍貴的寶物!誠摯感謝!”

如果我們能保持聯繫會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祝您一切安好衷心的問候

Ludwig und Adelindis Liegle


不過,這封信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裡是要說的其實是上面的幾個字予以潤飾過」。AI翻譯的功能雖強,但翻譯出來的結果總還是有些拗口;或因為所使用的中文詞彙主要奠基在簡體中文資料上,所以也不甚符合我們的使用習慣這也是為什麼讀著學生的作業我一眼就可以判別是否由AI捉刀)。因此,若僅照章全收,就也太看輕了我們本身所具有的語文能力所以前提是,必須具備一定的外文與中文程度,才能予以判別)。

不能照章全收的,當然也包括它給出的內容。

就知識層面而言,AI以龐大的資料庫為後盾,實是它無人所能企及的強項。但若牽涉到思辨、評斷等能力時,我們有時候也不見得會被打趴。譬如,以我自己的學術研究來講,雖然若丟給它某一主題,它會有模有樣將內容條列整齊彷彿很有邏輯,但每每深查之後就會發現所生成的內容粗略;除此之外,我曾閱讀一篇文章後,比較自己和它所給出的評論,總還是覺得自己的評論更高明^^),因為它所給出的大半多是泛論。

但它真的很會生成架構這也是為何期末的某堂課程中,我大落落地鼓吹學生使用AI。我說,有時候我還真的有點懊惱你們為什麼不使用。但我也提醒他們,如果要使用或者說,如果不學著使用,就等著被會使用的人遠遠拋在身後),就得使用有方。使用有方是把它當成參考架構、資料來源建議。但文獻的閱讀、重點的筆記,筆記之後的組織、綜整等,還是得靠自己。

可是令我更懊惱的是,教會他們使用之後,不少人都整個把內容貼上來而完全棄守自我所能發揮的功能。其結果就是,改作業的我變成是在幫AI修改(可以看出我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被搓湯圓

被搓湯圓                                               02.07.2024

被搓掉的不是我,因為我並沒有參與任何競選活動。被搓掉的是我寫的文章,而搓掉文章的,我幾乎百分之百確定是臉書的演算系統。

???

事情是這樣的。週日早上發了一篇文章叫做另類選擇,談了德國歐盟議會選舉的結果與我的感受,然後就關了電腦回家探望媽媽一整天。下午打開臉書一看,僅有四個按讚數。

四個讚不可能!我的文章再怎麼不獲青睞,也不可能一整天只有四個人說讚。

我想了一下文章的內容,想到了我寫到的幾個詞彙,開始心生懷疑。於是探問了幾個平日最常按讚的親友們,結果是大家若專程點選我的頁面,這篇文章並未被封鎖或下架。但問題是,這篇文章根本沒有出現在平日的推播中。

我沒有寫出讓我心生懷疑的那幾個敏感詞彙,因為擔心這篇文章會再被搓掉。L

所以萬一如果你讀到了這篇有關搓湯圓的文章,記得專程點我去讀那篇另類選擇,這個議題很重要,值得我們關注!(也可以順便猜一下被搓文的關鍵詞為何)

Ps.臉書演算法會知道搓湯圓的弦外之音嗎? J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另類選擇

另類選擇                                            25.06.2024

這個標題聽起來很棒,而我也真心祈願在歐洲議會代表投票時,多數投給德國另類選擇黨A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AfD)的人是只見其名並未深入了解而做出這樣的選擇;我期望他們並不知道下面的事實,所以才投給了AfD

* AfD有些成員在某些邦的地區選舉中預計與極右派新納粹政黨結盟例如布蘭登堡邦)

* 根據《明鏡周刊》Spiegel)的調查,克里姆林宮甚至為該黨起草了一份「宣言」。 

極右排外、親俄親中,是AfD在內政與外交上的兩大明顯特徵。但如果將其黨章攤開來看,這個聲稱我們是堅定民主主義者」Wir sind überzeugte Demokraten)的政黨,標榜的民主與開放其實是多麼的德國

下面這段文字是引自該黨的宣言說明

我們對世界持開放態度,但希望保持德國身份。我們希望在一個和平、民主和主權的德意志民族國家中,永續保護人的尊嚴、擁有孩子的家庭、我們的西方基督教文化、語言和傳統。

這段文字裡,種族上標舉德意志民族;婚姻上擁護傳統異性戀且還要有孩子)家庭;而宗教上大落落寫著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這樣的眼界下,讓身在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中,竟日與學生將跨文化掛在嘴邊的我,不禁好奇這樣的宣言如何開放而其所能帶來的民主又如何單一

打開德國歷史,AfD並不是首波的右派勢力。根據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的資料顯示,德國在195019601980各有三波極右潮流,但過去都侷限於地方。在聯邦議會選舉中,極右政黨取得的最佳成績是德國國家民主黨(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NPD),該黨1969年獲得4.3%的選票。而這個紀錄被2013年所成立的AfD超越。

令我憂心寫下這篇文章的,是六月的歐盟代表選舉結果。在這場選舉中,AfD的得票率高達15.9%,排名第二,一舉超過了歷史悠久的執政德國社會民主黨13.9%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和綠黨11.9Die Grünen)!!

還好,我的憂心至少被這個小城的幾個片段所平撫當我走在鋪著小石塊的老城街道上,看見畫在路邊的跳格子遊戲中,AfD竟名列其間,但被打了個大叉;或者,站牌旁的玻璃帷幕上貼著一張小傳單,宣告著一場反極右、挺民主的音樂活動聚會;又或,投票前的週三晚上,教育系的老師Markus邀請我去聽一場由來自漢堡的記者與作家Sebastian Friderich的演講(雖然我因為講者的語速和一大堆陌生的詞彙所惑),其中對於AfD崛起的背景進行分析,也試圖提出短、中、長期的預防措施。市政廳廣場邊的小講堂裡來了560人,不收門票而只是將樂捐的箱子在人群間傳遞。演講結束後聽眾提問不斷,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此發展情勢的關心...



真的不是不能各有主張,而是如果所提出來的主張排擠、傾軋了另類選擇非德國人、非異性戀、非有家庭/小孩者、非基督教...,那麼就應該要好好想想。

另類選擇,得真的容有另類選擇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照相的人

照相的人                                           24.06.2024

照相的人當然不在照片上。

每次我去拜訪我的老師時,師母會先跟我們聊上一陣子後,然後就像是肩負起任務一般說,要來幫你們拍照喽

之前三次拍的相片,我和老師都相視對坐,同一角度,而我也未曾多想的每年都剛好著同樣黑色的上衣去拜訪她。

但今年拍照時,師母說「換個座位吧!」她搬來椅子,讓我坐到老師身邊,我們才突然發現,我和老師竟然一身有著同色系的搭配。我在他身旁和他笑談著,師母就拍下了我們最自然的互動。相片上,我們兩個還真有點博士父/女的感覺。





但我不是要寫我的博士爸,之前已寫過兩次拜訪他的心情。這次的標題是照相的人」,要說的當然是我的師母。

今年來見她,感觸特別深。自從我的老師中風不良於行後,她一個人就擔起了照顧的責任,如是十幾年;這幾年,老師連電腦也不再使用了,所有一切的聯繫與信件也都是師母在處理;他們住在上百年的老舊建築三樓上,沒有電梯。除了平日的照護之外,每週在朋友的協助下,他們還會把我的老師從三樓搬下去,帶著他和輪椅,開車出門散步和放風。

而自他們結縭五十七年來,每年結婚紀念時,師母就會手作一本年度相簿,收錄當年重要的事件、相片。還沒有電腦時,她用碎布縫製相本的套子,用線圈把一頁一頁的厚紙集結成冊,然後還用很漂亮的字體,一筆一畫,工整細膩地寫下記錄。

她翻開2022年的記錄給我看,我和老師對坐的相片就在其中一頁上,就此留在他們的生活中。今年的相片,」她寫在信上說我也會把它放入紀念冊中哦!」

                                              

這個拍照的人,沒有相片。但至少你可知道她的名字,她是Adelindis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此情此景

此情此景                                           12.06.2024



不會再有了因為HOMargret把這個百年建築的房子賣了,十月底就要整裝移居馬來西亞了。

前一個週日與他相約在網球俱樂部,久違的人見到他,個個欣喜之情表露無遺,每個人都要停下來跟他擁抱,並且聊上好幾句。也因此,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家莫不驚訝萬分。雖然大家知道他的兒、孫在馬來西亞,前去度假原就是他們過去的日常。但這會兒不是度假,賣掉房子,就也把根拔了,顯示出他們離開後不再回來的決心。

HO帶領俱樂部已超過30年的時間。我們與他結緣,起於2017年暑假的拜訪。那時,NONO揹著網球拍去到俱樂部,和幾個年齡相仿的球員們打了球,俱樂部的總教練HO在旁邊笑稱是國際之戰;隔一年,我又帶著NONO重回Tübingen遊學一年。NONO當時對網球懷抱著莫大的熱情,想盡辦法找人練球。他打球的對象不分年齡,打球態度與滿場碎碎唸或動不動摔球拍的德國人相較顯得如此沉穩,且待人又謙恭有禮,可以說是全俱樂部最勤奮認真,也最具有高度紀律的球員,也因此備受HO欣賞。

我們住在Tübingen的那一年,HO把家裡的腳踏車借我,讓我省下一整年的交通費;回台灣後,NONO申請美國大學時,他也幫忙寫推薦信,真情流露;他70歲大壽的時候,我們請公公用書法題上寧靜致遠」四個字送他,彰顯出他在網球教練生涯中所重視的核心價值;離開Tübingen前,我們送上的一床美麗毯子,他每每見到我都要再三讚美那毯子為他們在陽臺上欣賞美景時所帶來的溫暖。


                                    

                                  

但這個陽台,我們日後再不會在此一起拍照了。也不知道此去一別,何日會在何處再見。但,我們也都不因此感傷,就像我離開前,他跟我分享了她女兒送給他赫曼赫塞所寫的階段」Stufen)那首詩一般,面對每一次人生的召喚,心都必須準備好告別和新開始,以能勇敢而無悔地投入到新的聯繫中

僅深深祝福他們在人生75後所將展開的新頁!

Stufen                 Hermann Hesse

Wie jede Blüte welkt und jede Jugend      

Dem Alter weicht, blüht jede Lebensstufe,

Blüht jede Weisheit auch und jede Tugend

Zu ihrer Zeit und darf nicht ewig dauern.

就像每一朵花都會凋謝,

每一個青春都會被年齡取代,

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會綻放,

每一個智慧和美德也會在它的時間綻放,

但不能永遠持續。

Es muß das Herz bei jedem Lebensrufe

Bereit zum Abschied sein und Neubeginne,

Um sich in Tapferkeit und ohne Trauern

In andre, neue Bindungen zu geben.

Und jedem Anfang wohnt ein Zauber inne,

Der uns beschützt und der uns hilft, zu leben.

每一次人生召喚,

心都必須準備好告別和新開始,

以能勇敢而無悔地投入到新的聯繫中。

每一個開始都住有一個魔法師,

它保護我們,幫助我們活著。

 

Wir sollen heiter Raum um Raum durchschreiten,

An keinem wie an einer Heimat hängen,

Der Weltgeist will nicht fesseln uns und engen,

Er will uns Stuf´ um Stufe heben, weiten.

我們應該愉快地穿越一個又一個空間,

不將任何一個當作家園,

世界之靈不願束縛我們,

它希望一步步提升我們,擴展我們。

Kaum sind wir heimisch einem Lebenskreise

Und traulich eingewohnt, so droht Erschlaffen;

Nur wer bereit zu Aufbruch ist und Reise,

Mag lähmender Gewöhnung sich entraffen.

我們一在一個生活圈子裡安頓下來,

一旦習慣了,就會變得懶散;

只有準備好出發和旅行的人,

才能擺脫麻痹的習慣。

 

Es wird vielleicht auch noch die Todesstunde

Uns neuen Räumen jung entgegen senden,

Des Lebens Ruf an uns wird niemals enden,

Wohlan denn, Herz, nimm Abschied und gesunde!

也許,死亡的時刻

也會將我們年輕地送往新的空間,

生命對我們的召喚永遠不會結束,

那麼,心啊,告別並康復吧!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重操舊業


重操舊業
                                          08.06.2024

都是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

本來去到老城的植物園是為找鈴蘭花想說鈴蘭花德文叫做五月小鈴鐺,我五月末到也許還有機會),沒想到竟然找到一大片野生韭菜(德文稱為Bärlauch熊蔥)

怎麼會?!」見到它們時我萬般驚訝。因為採韭菜包水餃,明明之前留學時都是大家三、四月相約的活動啊,怎麼五月末了還會有我用手採了一小片葉子在指尖搓揉,是真的聞到韭菜香。路邊閒聊的男士見著我的模樣,還特別走過來幫我證實那一大片果是野生韭菜。

機不可失啊第二天我立刻就帶了小紙袋前去採摘韭菜。然畢竟已是五月,太老的葉子不適合烹煮,我只採回了一小袋。於是配上冬粉、蛋末,搓揉了麵團,就把它們變成可愛的韭菜盒。





既然都買了一公斤的有機麵粉只要0.99),那隔週就也買個蔥來做蔥油餅吧

只是搓好了麵團才想到,蔥油餅跟韭菜盒不同,沒有擀麵棍要怎麼做啊?一時找不到朋友相借,靈機一動,就把帶來的水瓶充當使用。水瓶完全沒讓人失望,做出來的餅我自己都很滿意。






啊,說這是重操舊業,是真的,因為留學那段時間我除了拿到博士學位外,還練就了粉類絕活。也就是,舉凡跟粉類有關的中式食品,我幾乎都做過用麵粉可以做出冷麵糰的水餃;燙麵糰的蔥油餅、餡餅、韭菜盒、水煎包;發酵麵糰的包子、饅頭。在來米粉用來做蘿蔔糕,糯米粉則做麻糬、元宵

這是當年留學生活中的重要調子之一用食物來解決思鄉,用食物來聯繫感情。只是回台灣後,一切都太方便了,若要自己搓麵團擀餃子皮,好像有點太矯情。但我現在可是在德國嘿,重操舊業,重溫舊夢,生活還是要有點情調^^